没了王忠嗣,安禄山还在,如果李隆基不想让安禄山独大,必然会扶起其他人抗衡安禄山。
但……你以为治国是端水吗,这边多了一勺,那边又加一勺,发现加多了,再在这边补小半勺?
还别说,李隆基的权术平衡就是不停端水——
【唐朝西北有三个军区,分别是陇右、朔方、河西,唐朝在关东也有三个军区,分别是平卢、范阳、河东。】
【王忠嗣这个河西、陇右、朔方节度使下台之后,安禄山这个平卢军节度副使、范阳节度使便一家独大,如此不符合李隆基制衡之道,于是,他扶起哥舒翰,充陇右节度使,又扶安思顺充河西节度使。】
【此时,西、东二方军团势力再次达到平衡。】
【但是,安禄山在天宝十年向李隆基求兼河东节度使。】
【如果给了安禄山,西方军团里,安禄山的势力就会膨大,哥舒翰和安思顺无法抗衡。】
【但,李隆基有办法,他在天宝十二年给哥舒翰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寻拜西平郡王。使他与安禄山相互牵制。】
【是以,西东两大军团又平衡了。】
刘禅仿佛看到两个塔,左边多一个塔尖,右边就盖一层塔尖,右边多一个塔尖,左边又盖一个塔尖。
盖来盖去,盖来盖去,两座塔越盖越高,也越来越摇摇欲坠。
刘禅满脸懵逼。
难道建起盛唐的人所用权术居然如此简单?他都看得出来塔会倒,那李隆基会看不出来?
刘禅想来想去不明白,不过没关系,遇事不决——
“相——父——”
诸葛亮:“……”
诸葛亮眼眶微微红了。
先帝在上,陛下还是想要上进的!陛下,之前是老臣不是,居然和你说让你去享乐,将一切交给太子的话!
陛下放心,既然陛下想学,老臣必然穷尽毕生所学!
诸葛亮亢奋起来。
刘禅在相父灼灼目光中缩头,弱弱地:“相父?”
怎、怎么了?是嫌弃他看这些有趣故事,还问东问西吗?
#追剧是不能聊剧情吗QAQ#
诸葛亮咳了声:“臣给陛下解释解释?”
“好!”
“那李唐皇帝自然知晓,一直给予官职,总有一天会变成东西两方十分壮大,中央极为弱小如此模样。是以,他会等到一方势力首领声威显赫时,将其除掉,以声望略浅的将领顶替。”
比如,以当时还声明未震的哥舒翰、安思顺顶替王忠嗣。
这一手不能说是错误,甚至李隆基用得很好,好到王忠嗣、哥舒翰乃至安思顺,从未成为过他的威胁。
刘禅听到这些话,乐了。
于是在他的脑补中,那两座塔其中一座不再是摇摇欲坠,而是有只手,在它到一定高度时,“咻——”抽掉一层塔,等它又到一定高度时,“咻——”,再次抽掉一层塔……
真好玩!
刘禅:“那还有一座塔呢?”
诸葛亮:“塔?”
刘禅:“不是,是安禄山!那李唐皇帝为什么不换掉安禄山啊?”
诸葛亮:“……”
“排除安禄山是那皇帝私生子的可能。”诸葛亮在心里琢磨了一番:“或许是那位天子认为自己可以压制住安禄山。而且,压制一名权臣确实比压制两名权臣更轻易。”
专注压制一方势力,至于另一方势力,不停换最高首领就行。
天幕则继续播放画面——
【到天宝十三载,李隆基发觉不能再放任这些节度使下去,决定先西后东进行削藩。】
【天宝十三载各路节度使入朝,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路上得了风疾,留于京师,家居不出。李隆基并未拿走他节度使之职,命他遥领两镇,又用自己一贯招数,令威望逊色于哥舒翰的将领裴冕领实权,控制河陇军。】
【而同年,安禄山察觉出李隆基削藩之意,害怕被留在京城,一路疾驰出关,回到范阳。】
【李隆基错失削东藩时机,待到天宝十四载……】
【六月,李隆基以其子大婚为由,召安禄山入京观礼,安禄山言有疾,拒绝入京。】
【七月,李隆基以‘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为由,诏其入京,安禄山接见使者时,只是微微起身,不拜。】
哦豁,翻车了。
贞观。
李世民痛苦地闭上眼,仿佛看到堪比隋末的天下大乱将起。
仅以权术驭下者,终将溺于权术。
【安禄山此刻领范阳节度使,有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领河东节度使,兵五万五千人。】
【领平卢节度使,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而大唐十大军镇,共有兵四十九万人。】
第44章 八岁李隆基:“成年的我脑子没病吧!”
武周时期。
武曌在心里算了算。
范阳、河东、平卢,共有兵十八万三千九百。
比大唐十大军镇兵力的三分之一还多!
算出来后,武曌愕然看向这孙子:“来,告诉祖母,你心里在想什么?”
将近一半兵力,全丢给一个将领?
“……孙儿不知。”在一片几近凝固的氛围中,李隆基艰难地开口。
他哪里知道长大后的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啊!
“孙儿只想说……”
“什么?”
“他脑子没病吧!”
武曌挑眉,眼角微妙地弯起弧度,似乎是被李隆基这句话逗笑了。
李隆基窥见后,心头微微一松。
上官婉儿在旁边磨墨,记录天幕所放画面。但这也没妨碍她此刻无声瞥李隆基一眼。
让她在女皇身边做女官的不是她那美丽容颜,而是她那聪慧的脑子。正如此刻,上官婉儿便看出来,临淄王未必是真觉得天幕里那位大唐天子脑子有病,而她们武周圣人也未必是被临淄王说到心坎上。
一个为自己性命有意讨好,一个像逗弄小猫小狗一样接受讨好。仅此而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伙同史思明谋反。】
【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而在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头疼地掐住自己鼻梁。
不要问他为什么头疼是掐鼻梁,就像不要问他——
“明明圣宋是为了避免像唐朝一样发展成‘弱干强枝’‘内轻外重’的军事防卫格局,避免安史之乱再次出现,才收拢军权,实行募兵制。怎么就跑偏到靖康之耻去呢!”
这是为什么啊!好不容易躲开前朝掉过的坑,结果自己挖了个新坑?
赵匡胤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古怪想法:该不会后面朝代为了避开宋靖康之耻,会规避宋的一些制度,反而踩进另外的坑?
【“清君侧,诛杨国忠!”】
【范阳,安禄山一身戎甲,那肥胖得不正常的体型让他能声若洪钟般,喊出起兵口号。】
【而身为范阳、卢龙二镇节度使,河北落入安禄山手中,原本该镇守大唐北疆的十二万唐军,调转马头,携着行军时遮天蔽日的飞尘,直指长安。】
【安禄山笑得嚣张——】
【“再调契丹,奚,室韦,同罗三万番兵,南下攻唐!”】
【这些,都是李隆基曾经给予安禄山的权力,番军本该是大唐征战四方的支柱。然而此刻,他们以极其凶狠的姿态对毫无防备的唐人露出獠牙。】
【安史之乱,被后世人称为中华最惨烈、最血腥的动乱——】
贞观。
李世民再次哭个不停,也不知那眼中哪来那么多泪水,止也止不住。
贞观大臣们也不再坐于案后,而是齐齐站起,神情难看之余,还带着六七分肃穆。
那是他们呕心沥血撑起的大唐啊……
【安禄山连下河北二十郡。】
【又肆虐河南。期间,杀人如刈,焚庐若薙。】
上一篇:拯救美强惨男主[快穿]
下一篇:鸠与鹊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