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明朝]科学发展观 (上)(44)

作者:青律 时间:2018-05-23 15:03:03 标签:爽文 甜文 历史剧 传奇

  “陛下。这桑基鱼塘之事,在附近河流的低洼处已经开始试验了。”杨一清示意他看向另一个方向被栽种的桑树,再度开口道:“臣等以为,此举利国利民,还可防患,实在是神来之笔。”
  “但是……臣以为,更大的问题,在于北方黄河流域。”
  湖广一带的洪涝灾害只是偶尔几年的事情,在历史整体中都算富饶之地。
  可是黄河流域,从山西到山东,农桑上都问题极大。
  虞璁愣了下,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黄河一带的问题,一是盐碱地,二是黄河改道,也会冲毁农田和人家。
  而且由于泥沙沉寂堵塞,甚至还会出现旱情,进一步影响收成。
  这个短板,将影响一整片区域的收成营获,让某些地区积贫积弱,而无力抵御鞑靼的来犯。
  “杨大人……似乎有所见地?”
  -2-
  杨一清摸了把山羊胡子,笑道:“老朽不才,只是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在当地待过几年。”
  “由于地势和矿产的问题,这黄河一带的土壤中都有盐水。”老人家说的不紧不慢,其他几个年轻后生都拿着本子边听边记。
  鹤奴在一旁临时搬来的小桌子上研墨伺候,早就熟练的不用人吩咐。
  “一旦干旱时刻,水汽蒸腾,土里的盐就会随着水位升腾,然后凝在这地表上。”杨一清回忆着从前在陕西见到的情形,有所感慨:“正因如此,盐碱地虽然能种庄稼,但一直不如东南一带来的轻松。”
  “老臣是想着,皇上的这个举措,能不能也放到北方去,改善下当地的黄河冲积和盐碱问题?”
  虞璁沉默了许久,在脑子里拼命搜刮着高中地理学的东西,缓缓道:“有更好的法子。”
  杨一清神情一喜,忙不迭道:“请皇上赐教。”
  虞璁想了想,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走下田垄,站在农田的一侧。
  “朕这个法子,叫做台田。”
  他让鹤奴找了根长长的树枝,自己手拿着这根棍子,就好像教鞭一般。
  “从前各地的报告来看,近年主要的问题在于洪涝,而不是干旱,黄河也在改道,所以水源上问题不大。”
  他示意人们看向高低不平的横截面,略一思索后开口道:“诸位请看,这黄河流域的水位大概在树枝指着的这个位置,正应如此,要挖塘抬田,让田在台上。”
  南方的桑基鱼塘,重点在于挖塘为坝,在坝上种植桑树果树,巩固水土,这样不仅可以带来额外的农收,还可以防止水患灾害。
  但是北方的问题在于,地下水和地势的位置。
  如果把塘挖深储水,抬高整体田地的位置,哪怕暑气熏腾,也不会让盐碱的情况加重。
  因为一旦这样做,就等于让地下水的位置变低了。
  “那……那这泥塘,也可以用来养鱼么?”杨一清还在咀嚼他说的每一句话,思索道:“这样提高地势,似乎也可以改良水患?”
  “不错,这个法子的精髓在于,‘上粮下渔中间稻’。”虞璁索性蹲了下来,用手掬起一捧土,给他们打了个凹凸不平的模型:“这个沟渠就是塘,可以养虾养鱼,这个凸起来的一大块就是田,平日下雨时可以排水携盐,冲走表面的盐碱。”
  这个法子,也是从桑基鱼塘的构思衍生而来的,但排碱沟和池塘的设计,可以让盐水随江流或者水渠流走,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臣等会思索后编撰成册,递交给皇上过目。”陆主事郑重道:“此举真是从未听闻过!”
  虞璁想了想,拍干净了手上的泥土,开口道:“光写字没用,要画画。”
  这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的多,如果单是让那些宣讲使照着稿子念,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
  “要派宫廷画师,将如何做、做了以后什么样子、效果和收获会是怎样,都画做一卷,让宣讲使们带着。”虞璁思索道:“画上还要标记,最好把田壤作物画的真实些,方便他们看懂。”
  陆大人如获至宝的点了点头,又在本子上猛记了一笔。
  待回宫之后,陆炳陪着他沐浴焚香,忽然开口道:“桂萼和张孚敬,已经开始互相撕咬了。”
  虞璁正趴在木桶边打盹,一抬眼道:“你干的?”
  陆大人半眯着眼笑没吭声,显然是默认了。
  他那日绑了密信在病鸽腿上,特意在桂萼府邸旁边放飞,果不其然被眼尖的猫给扑了下来,直接被奴仆送进了桂大人手里。
  “那日的断肠散,当真是桂萼干的。”陆炳帮他在光滑的背上浇着温热的水,一只手理顺着流泻的长发:“我去了卖断肠散其中特殊几味药的铺子里,用了些手段,审问出来了。”
  “在事发之前,桂大人的家仆曾光顾过,说是要拿去做耗子药。”
  虞璁嗯了一声,舒服的又眯起眼:“然后呢?”
  “桂萼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知道你跟张孚敬身边有隔阂。”
  张大人两次这么做,安插的人都被皇上打发走了,他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搞事情,被收拾的可就不只是那两个小太监了。
  “他可能想杀了鹤奴,让你记恨张孚敬,好夺了他的位置。”
  虞璁噗嗤一笑,又开口问道:“这事儿办的不错,矛盾一挑起来,便会无休止的斗争下去——那京畿一带的庄田,都收完了么?”
  “多亏皇上发了律令,基本无人敢违抗,只是有藩王亲眷不肯交出来,臣等也没敢以下犯上。”陆炳的手指触碰着他光滑的肌肤,心里忽然一颤。
  虞璁支起身子来,轻巧的索了个吻,又觉得不够滋味,索性勾着他的脖子长吻了片刻。
  “不碍事。”
  “自然会一个个收拾的。”
  鹤奴这头在寝宫外等着,他瞥见门紧闭着,就非常自觉地在外吹着冷风,打死都不肯进去。
  只是初春略冷了些,他不时的用手哈着气,跟兔子似的偶尔还蹦两下。
  陆炳面无表情的推门出来,瞥见他时脚步一顿,只慢慢道:“皇上睡着了。”
  “啊?”鹤奴把手揣在袖子里,琢磨道:“那可怎么办,齐王刚到宫里,今天中午才到的京城。”
  “陛下操劳许久,明日再见吧。”陆炳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沉稳道:“我去跟黄公公嘱咐一声。”
  这虽然过年是正月十五就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藩王过来朝觐拜年,可以一直拖到年中去。
  老朱同志本身对藩王就提防的紧,他儿子朱棣又是藩王起身,巧立了个名头翻身当了皇帝,自然对其他藩王也是格外提防。
  正因如此,就连过年的时候,藩王们来礼贺都要一家一家的轮流来,而且必须等这家离京了派人通知另一个封地的,下一个才会再率人来京。
  大概是中间间隔的时间太久,虞璁老是不记得这些事儿,最后都靠陆炳和鹤奴临时跟他补课,顺带再叮嘱一遍该叫什么,如何问候。
  自从那场风寒之后,皇上便忘了许多宫中的规矩和旧事,陆炳也一路照看着,不敢有任何的错漏。
  第二天从早到下午,自然又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寒暄和礼节。
  虞璁还没穿过来的时候,就怕过年,见着家里数不胜数的姑姑伯伯小姨叔叔,都完全是任由父母声控指挥,让喊啥就喊啥,从来不过脑子。
  如今这变成皇帝了,事儿更多了。
  待回乾清宫休息的时候,他才终于缓过神来,心有余悸的问道:“还有多少个藩王要来?”
  陆炳想了想往年的情况,思索道:“如果路上快的话,可能六月份左右就结束了。”
  虞璁懵了一刻,不可思议道:“这大明朝到底有多少藩王?”
  他突然有种特别不好的预感:“这样,陆大人,你把礼部尚书给朕叫过来——不等等,我暂时不想见到张孚敬,把方阁老请进来!”
  方献夫从前在礼部待过,他应该清楚其中的许多。
  明代虽然设有宗人府,但在永乐之后名存实亡,被勋戚掌控,现在玉牒核查及相关的事情,也都移交给了礼部来办。
  方大人其实这时候还不算阁老,只是虽然人有四十多岁,面相却略显老了些,跟他的老师王守仁看起来像是一辈的。
  方献夫这会儿还在内阁办事,一听说难得皇上有请,忙不迭赶了过去。
  “给方大人赐座。”虞璁揉了揉耳朵,把大致的情况跟他讲了。
  “朕就是想问问,如今大明朝的皇室,大概有多少人?”
  方献夫沉吟片刻:“微臣事前没有准备,只清楚大概的数目。”
  “大概也行。”毕竟不是谁都有杨慎那样的脑子。
  “回禀皇上,玉牒上收录的皇室宗族,约莫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等等——
  虞璁僵在龙椅上,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有多少?”
  “陛下,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朕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子子孙孙,加起来有一万五千多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啊?!
  但凡是个皇族,就能用自己的身份索要附近的贡税疯狂吸血,再跟老鼠似的一窝接着一窝生下去。
  喂,我这么多的便宜亲戚都是生出来的吗?!真的有这么多吗?!!
  要知道,每个宗亲逢年过节,还有生老病死,那都是能拿到朝廷的钱和各种报销的。
  可是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难怪这大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一万五千多个吸血虫扒在身上甩都甩不掉,十个张居正来了都不管用!
  方大人见皇上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忙不迭道:“陛下,真不是臣随口胡诌。”
  “正德初年时庆成王记不清宗支各人,还特向朝廷上报,申请清查,最后排除假冒的,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个。”
  一·百·多·个?
  皇上:“???”
  这明朝的藩王,跟唐宋清朝那都不一样——讲究的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换句话说,这些皇子们一旦被封为亲王,光是每年的俸禄就有万石,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作为赏赐。
  老朱同志疼爱他的子子孙孙们,特意规定了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所有花费都由国家承担,死时还有丰厚的丧葬费。
  问题是朱棣又是藩王作乱起家,想着法子夺了皇位。之后的每一代皇帝都铭记这这件事情,疯狂的约束藩王们的行踪——只许在府内活动,不得出城。

推荐文章

一阳神功之下山(总攻)

我为皇帝写起居注的日日夜夜

黄金台(宫廷)

侵占天下(NP,总攻,生子,古风)

我夫太上皇

将军就吃回头草

公子在下,将军在上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视帝十五岁

魔尊被迫种田

穿回二十年前领养我自己

C位信息素

画画本是逆天而行

嫁给当代皇太子

戏骨之子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

上一篇:一阳神功之下山(总攻)

下一篇:[明朝]科学发展观(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