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余生[种田](91)
手续一过,他们人搬走了,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有这祖孙俩。
周二乐的第二天专门来敖木这里蹭茶喝。一边儿喝茶一边儿忍不住感叹:“这人可算是走了。这是咱们村赚大了。前两天我还跟你婶儿说这高宝什么时候能不在村里头。这才几天他们就走了。”
敖木是理解周二的。毕竟有的时候高宝惹事,还是要周二出面给调解。村里的这种事只能调节。因为长眼睛的都知道谁对谁错。可谁对谁错这种事上面,在村里根本不管用。找村长也不是为了分析谁对错的。不然周二真的铁面无私,这矛盾就只有进一步升级的危险。
这时间长了,周二本人比村里任何人怨气都大。可找上他了,又不得不管。
“这村里两大毒瘤就少一个了。”敖木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提起另一个毒瘤,周二的眉毛又皱了起来:“你说他怎么不跟一块走呢?留村里啥意思呢?”
敖木忍俊不禁道:“那你不去劝劝他?”
周二只摇头:“做人可不能这么缺德。刘三儿去哪儿不是祸害?不能干那害人事儿。”
敖木直接笑出了声。周二开玩笑也好,真情实意也好。不得不说,这份明白劲儿还是让人挺佩服的。
高宝走了,村里写信的时候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虽说书面上都不好些什么,怕传信的人看见。可一个个都恨不得放两连鞭炮庆祝,比过年还高兴。
要知道,这高宝打小在村里就没干过好事,没有没被他得罪过的,也没有不讨厌的。一个村子的都不好说什么。小孩子又不用承担法律责任,都怕得罪了小恶魔让对方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只能忍着。
这末世以后,高宝这样的人在村里,对村里其他人也是一种压力。眼下人走了,无疑是让高压的人群们都松了口气。
村里人们这一点小小的兴奋,传到敖木这里的时候,竟然让他感觉到些许心酸。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村里人拿一个熊孩子没辙,心酸。高宝从小就被人养歪了,无限助长他无下限的淘气,让他根本没有机会学好,心酸。高宝母亲挣扎之下终于决定跳出火坑,可又因为舍不得回来半路窒息而死,心酸。
这人世间,总有太多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等村里人搬家的热潮告一段落以后,杨芜拿着名单从上到下看了一下。
“走这么多人……”杨芜胳膊碰了一下敖木:“我对数字没概念,你跟我说一下,六百多人差不多是多少人?”
“我们乡里小学,我上学那会儿才六百人。”敖木道,“这六百个人全都拉去咱们村小学,一个个贴紧了站好,估计也就能填满三分之一吧。”
“这么少了……”杨芜皱皱眉,“这些人里还有这么多老弱病残和妇孺。加上那些去避难所参加施工离开的。咱们村里所有劳动力加一起估计也就只有百八十号人了。”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极少了。
“这样咱们村剩下人都算多的。”敖木道。“一个月前看的数据,咱们全县里,剩余人数最多的,是以前就是个大村的。以前有五千人,现在剩下一千上下。最差的几个村直接解散分派给其他村或是并村的。现在现存的最少人数是两百人。不过哪个村一般都是壮年劳力,自己还能支撑,又住在一起。就没考虑跟其他合并。”
“那全县呢?”杨芜又问。
敖木略沉默:“算上县里和林业局,也就四五万人吧。”
“那以前呢?”
这一次敖木沉默的时间更长:“算上外地常住人口,和在外流动人口,不到150万吧。”
150万比4、5万人口,就算多算,这也是三十倍了。
这招比那些在火山喷发口或是火山附近的人来说,都算是幸存人数较多的地方了。
而且当前,每天都有人死去。
杨芜自己都有些害怕,自己当初那一句“等避难所开放,还不知道那时有没有那些人。”会一语成谶。
敖木怕杨芜多想,又开口道:“不过多数都是在冰雹、瘟疫的时候死的。毒气以后死的人不算太多。”
杨芜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他迈开腿直接坐在了敖木的身上。笑道:“放心,我没害怕。”
敖木很喜欢杨芜这样亲密的动作。杨芜额头抵着敖木,继续道:“我反倒是庆幸,能活到现在。瘟疫那会儿咱们没少出门。这样都没传染上。还有什么可怕的。”
敖木也不打击他,只是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二人蹭在一起腻了一会儿。有其他事情做就做其他的去了。
生在末世。死亡反而是最常见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高宝可算走了
————
话说新文每天都有红包,不同天不同章节可以重复领取,还有三天哦~
第88章
人离开以后, 剩下的人日子照旧。敖木专职村医,也兼职跟官方兜售一点副产品。比如家禽种蛋、牲畜的又在、以及奶类。
换来的东西除了一些生活用品这类比较珍贵的意外, 剩下的也就是热武器、牲畜饲料这类是敖木家里比较缺少的了。
敖木还贴心的给孩子们换了点教材, 书和视频都不限。敖木跟杨芜有空的时候还会教吴丽丽一点知识。二人到底都是硕士出身,也许不是合格的老师,但是让他明白一些常识并不困难。
时间一晃进入了八月份。按理说, 这应该是一整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了。
可外面的雪这个时候才刚刚化干净, 气温只是零上十三度上下。还算是冷的。
即便如此, 敖木也发现了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犄角格拉里头,虫子好像有点多了。
其他地方还好。当一群蟑螂无缘无故出现在温室里头的时候。哪怕鸡鸭鹌鹑都乐不思蜀的四处追赶这难得的美食,敖木依旧觉得头皮发麻。
“怎么这么多老张?”敖珍拿鞋底子拍死了两只, 顺手扔进鸡笼子里看着鸡吃了。
老张是北方这边蟑螂的通用名。
“应该是从地下爬过来的。”敖木道, “一会儿我跟杨芜在这周围给撒上药。咱们家室内、地下室和地窖全都撒上吧。”
不亏是被称之为小强的强大生物。竟然在外面那样极端的环境下都有生存。而且还能繁殖这么庞大的数量, 真可谓顽强。
也不知道他们靠着吃什么活下来的。
“咱们家有,村里肯定也有。”敖珍建议道,“咱家好像还有不少驱虫药呢。明儿早送氧气的时候,就让他们帮忙送一点药分给大家吧。”
敖木现点点头,又摇摇头道:“只能用粉状药。咱们家粉剂不多,多半是喷雾。室外还行,室内使用的话必须通风。现在没有那个通风条件。”
“那就只能麻烦那些小伙子拿着药在房子周围喷一圈了。”敖珍道,“按理说咱们坚持几天就行了。咱们这边有, 政府那边肯定也有。应该会送来药的。”
敖木点点头。叫来杨芜,二人穿上防护服外出在家周围撒上药剂,又在家里里里外外撒了药粉。敖木家是新盖的, 可谓是坚如磐石。所以除了温室里面会进去一部分以外。基本甩太操心。
其他人家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第二天敖木让送氧气的人帮忙给每家每户都分配了一小包的药剂。药剂不多,只能洒在炕周围和灶台旁边。这两个地方也往往是蟑螂的重灾区。
其实敖木以前真的极少见到蟑螂。印象里唯二两次分别是在高中和大学的宿舍里头。村里头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东西了。
已经汇报给了部队,部队那边儿也在紧急安排。
这些蟑螂照比过去大了不少。不过跟南方的蟑螂比起来还是不够看的。敖木怕的是这些蟑螂进化的太快。外面那样极端的环境都能存活,只怕药剂撒上以后没多久蟑螂们就会产生耐药性,进而药物非但不会杀死蟑螂,反而成为蟑螂最好的饲料。
当然,这种事也仅仅是敖木的猜测。
在蟑螂被发现的第三天。张琳雅又在地下室的角落里头看见了一坨潮虫堆积。潮虫在农村很常见。可上百只潮虫围在一起出现,这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密度让人看着十分不舒服。
敖木直接找来了一张粘老鼠的粘贴,对着墙面轻轻粘几下,一窝潮虫全部被粘的死死的。随后敖木将这些扔进牲畜排泄物里头,出门的时候顺便扔外头。随后全家都进入了高度戒备。撒药、看见虫子手动消灭,看见虫卵立刻根除。鸡鸭鹌鹑全部在温室里散养开。遇见入侵的任何虫子立刻消灭。
这一举动也让小家伙们有了足够的蛋白质摄入,连每天下蛋的数量都明显增加了。
好在楼里面防护足够严谨,在发现两窝潮虫、几个虫卵后,就彻底在家中绝迹了。可村里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几乎每天都有纸条送过来,表示被蟑螂、潮虫咬了,有轻微的过敏现象,皮肤刺痒,需要药膏。
敖木诊所的药膏囤货不多,也做不到每家每户都分一管。
还是张琳雅突发奇想,学着以前在视频里头学到的。将吸管剪成一段一段的,先将一头用直发器蜜密封,再从另一头注入药膏。随后再密封好。这样,一份药膏可以分装成许多份分装。每户人家都分一两个分装以后,敖木这里还省一些。可以留着其他人家不够的时候再送过去。
这种情况下,村里人自然是叫苦不迭,甚至还有人询问敖木,那个什么生存基地还招不招人。如果他们能保证能对付这些虫子的话,他们也想搬走了。
毒气也就算了,这虫子实在太让人遭罪了。
敖木对此没有回答,好在,在虫子泛滥的一个星期以后,再次前来送水的车队,带来了杀虫队。
这一次依旧是满村撒药,然后每户人家分别派发药粉和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