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垃圾回收站(110)
作者:米纸皮
时间:2018-10-30 22:42:32
标签:爽文 位面
“你让我好好想想。”乔白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发愣。
程静迟和厉战互望一眼,缩回到小隔间里窃窃私语。
“怎么办?小舅好像挺吃惊的。”程静迟有些惴惴。
“小舅胸怀宽广,用不了多久就会接受事实的。”厉战倒是老神在在,完全不用担心。
照着乔家一家人对程静迟的宠爱程度,就算哪天程静迟把天都捅破了,估计乔家人也就是呆了一下,然后拍拍他的脑袋,说不怕不怕,捅破了大不了再补上。
“也对。”程静迟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嘿嘿一笑,“以后有什么好东西我就可以尽情地拿出来给我妈外公和小舅了,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绞尽脑汁找借口。”
两人正商量着,程静迟的电话响了,快递小哥告诉他,有他的快递。
程静迟这才想起,他前几天定购了一台小型家用全自动碾米机,现在到货了。
随着他修为的提升,乾坤珠的面积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了差不多半个大塘镇的面积大小,除了药材,程静迟种了不少果林,菜地,还有大米小麦之类的。
后来种下的水稻出了几株变异植株,结出的稻穗不是像太阳一样金灿灿的,反而带点王八绿。不过因为量太小,程静迟没有用掉,全部用作种谷,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片半亩大小的绿米稻田。
程静迟收获了一批绿米,因为太过怪异,没拿去外面的米厂碾壳,在网上定购了一台小型的家用碾米机,今天就送到了。
厉战跑下去,把包裹拿上来。
两人对照着说明书,捣鼓了大半天,终于成功地碾出了大约两斤多的绿米。
绿色的大米颗粒饱满,每一粒都有寻常大米的两倍大小,泛着漂亮的光泽,煮出来的米饭,晶莹剔透,闻着一股清香,令人馋涎欲滴。
乔白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米饭,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道:“这能吃吗?不会是发霉了吧。”
话一出口,乔白术就知道不对。
那米饭一颗颗的像是散落的绿宝石一样,温润如玉,纯净剔透,光是闻着那股香气,就让人神清气爽,绝不是发霉的米饭。而且他的外甥他是知道的,别说如今小有身家,就是以前一个月拿几千块工资的时候,也绝不会让他吃发霉的米饭。
程静迟自己对这新收的绿米煮出来的米饭也很期待,握着筷子扒了一口,顿时一股柔和的灵气散入经脉,通体舒畅。
没想到绿米居然还含有一丝灵气。
程静迟连忙运转功法,直到将这股灵气完全吸收。
乔白术虽然没有办法像程静迟那样修炼,但是米饭一入口,就感觉一股难以言喻的醇香滋味萦绕在舌尖,久久不散,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不仅如此,米饭一吞下肚,就感觉在胃里暖化,化作一股暖流汇入四肢百骸。
“静迟,这绿米味道真不错,而且吃了身体暖洋洋的。”这种暖意又不像夏日烈阳那般给人炙烤的感觉,只是很温润地滋补身体,乔白术也是学医出身,自然知道其中的妙处,不由大为惊叹。
“这个绿米也是我种出来的,小舅喜欢吃等下回去的时候带一点回去,也给外公尝尝。”虽然现在产量有点少,而且还要留稻种,不过匀一点出来给乔外公和乔小舅吃还是够的。
乔白术亲口尝过,知道这种绿米的好处,便没有推辞。
绿米煮成的米饭很香很让人流口水,而且意外地饱腹,乔白术这样正值壮年的男人,平时一顿饭少说也能吃三碗,今天居然只吃了一小碗就觉得有点撑。
如今已经是一名合格商人的乔白术,立刻意识到这种绿米的不凡,不由问道:“迟迟,这种稻米能不能扩大生产啊?产量高吗?”
程静迟仔细思索了一下,老实回答道:“亩产三四百斤吧,而且生长周期有点长。”
在乾坤珠里的生长周期都要三个月,放到外面,估计至少得两年时间。产量低,生长周期又长,所以注定只能走高端路线,没有办法大面积推广,取代现在市面上的杂交水稻,解决全球人们的温饱问题。
乔白术听了,反而松了口气,道:“这样也好。”
凡事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才是正常的。
第118章
最近大塘镇来了很多客人,尤其是各种穿着唐装的老中青多了起来。
他们目光清亮有神, 行动如风, 即使上了年纪, 背也挺得笔直, 腿脚利索得连小伙子都不如, 压根不像镇上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对于这些人的到来,镇上的居民十分好奇,议论纷纷, 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到来表示欢迎的也不少, 比如经营着镇上家庭旅馆的李良中一家。
儿媳都是地方性砷中毒患者, 连累得小孙子都差点一命呜呼, 最后三口人的命虽然救了回来, 但是家底也被掏空了,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老两口现在朝思暮想地就是怎么多赚点钱好贴补这个家, 虽然这些外地人并不是每个都会在镇上留宿,尤其是那些开着豪车穿着打扮特别气派的, 都是当天来当天回, 但是还是有不少衣着比较朴素的会选择住在镇上。
大塘镇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宾馆也只有那么两家, 连个高档一点的酒店也没有, 因为李良中一家子都是那种勤快爱干净的人, 算起来他家的旅馆反而是看上去最舒适的,这些天着实接待了不少人,多少算是赚了点钱。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天天往咱这跑。”王菊芝刚给一个客人办理了入住手续,闲不下来,拿着抹布擦外面的玻璃门,一边跟在门口修理工具的李良中道。
为了还上儿媳孙子生病欠上的债,老头儿真是一天都闲不下来,不管哪里需要人手,也不管是什么活儿只要给钱他都去干。
他年轻的时候跟人学过修自行车,虽然现在自行车渐渐被摩托电动车取代,有钱人更是直接开小汽车,但是附近村子里的人骑自行车的还不少,没活干的时候他就去桥头那儿摆摊,给人补个胎修个刹车什么的,有时候一天下来能赚个几十块。
李良中把工具放进箱子里,抹了把脸上的汗珠,道:“你以为人家真是冲着咱们镇子来的?我看八成是冲着老乔家的药馆来的。管他那么多做什么,只要有人来,多招呼几个客人,也能多挣点钱。”
李良中摇了摇头,把工具箱拿到后面的杂屋放起来。
最近旅馆里的客人比较多,靠王菊芝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李良中便留在家里帮忙没有去摆摊,反正附近的人都认识,如果谁要修车,没在桥头看到他,着急的话会过来直接找他。
王菊芝点头,感慨地道:“咱家多亏了老乔,要不然别说仲易,儿子媳妇都不知道能不能撑过来。人家对我们有恩,我们也不能不识好歹,乔家现在种了那么多药材水果蔬菜,没事的时候你过去帮忙搭把手,不干别的,多走走帮老乔他们注意着,别让附近那几个二流子钻空子偷了。”
又叹了口气,说:“依我看人都是一个命!命不好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命好的再穷再苦也会有后富。就像老乔,那个时候多凄惨,白术进了监狱,黄芪又离了婚,过得比谁都苦,谁想得到他们会有今天。”
李良中道:“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老乔他外孙才丁点大,跟在老乔屁股后面转来转去,这得二十多年过去了吧,老乔一家子又不是那种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哪里会穷一辈子。”
王菊芝点点头:“这倒是。”
程静迟隔得老远就听见这老两口的谈话声,笑了一下。
镇上的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淳朴的,即使彼此之间偶尔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争吵,但是本质上都不是什么坏人,本性还是好的。
就像王菊芝两口子,平日为人节俭抠索,但是在大是大非上还是很有自己的立场,懂得知恩图报,这样的人,就算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小程你又来看你外公啊?老乔现在总算能享福了。”还是站在屋子里面对马路的王菊芝最先发现了他,笑着打招呼道。
“是啊,来给我外公送点东西。”程静迟走上前,从冰柜里拿了两支冰淇淋,递给厉战一支,自己一支。
“又给老乔送东西啊,这个外孙要得,孝顺,老乔现在可享福了。”王菊芝不无羡慕地道。
镇上也有跟程静迟一样上学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家里省吃俭用凑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就很少再回来,哪里会像程静迟这样,三天两头地回家看望长辈的,而且还会赚钱,大家都羡慕死了。
“嗯,朋友送了点东西,给我外公捎点过来。”程静迟笑笑,说,“我就这么一个外公,当然要好好孝敬了。”
连外婆都没有。
王菊芝点头:“那是,老乔当年对你和你妈都好,现在你长大了,是该多来看看,孝顺孝顺他了。”
“婶娘说得是。”程静迟频频点头,十分赞同地附和着。他看着李良中灰白的头发,和日渐佝偻的身形,想了想,便道:“对了,我有个事想麻烦李叔帮忙,不知道李叔有没有空闲?”
李良中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箱,拍了拍身上的灰,起身道:“有空有空,有什么事你说一声就是,什么麻烦不麻烦,仲易现在还能好好的活着,都是托了你和你外公的福。有什么事你只管开口就是了,我肯定有空。”
程静迟笑道:“我不是把镇上原来采石场那一片的荒地都承包了种药材吗?少个帮忙照看的人,也不用你做什么,就是注意点别让人随便乱采药材,前些日子我发现好多药材都被人采了,好些都没成熟,怪浪费的。李叔要是愿意的话,就每天帮我照看着,一个月我给你算三千工资,不算多就是一个意思。”
李良中连连摆手,不以为然地道:“这点事哪还能要你的钱,平时我没什么事多去药田里打几个转就行。”
王菊芝在旁边连连朝他使眼色也没看见。
程静迟看见了也装作没看见,道:“李叔你先别着急,我那药田面积不小,还有两个山头的果园,每天都得有人照料,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除了李叔,我还请了几个人,日夜轮班,同样也是开了工资的,如果李叔不要钱,那我也不好意思让李叔做白工,只能去找别人了。”
生怕李良中再推却,王菊芝连忙用手肘捣了捣李良中的胳膊,说:“静迟都这么说了,你就别再往外推了,要实在过意不去,上工的时候就多用点心,照看好药材和果园,别让外人随便糟蹋了。”
李良中也知道这是程静迟有心要帮他们家一把,想到家里儿子媳妇病怏怏的样子,小孙子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可爱,风吹吹就能病倒,家里还有一大堆债,的确是需要钱。
“那李叔就先谢谢静迟了。”李良中一脸的不好意思,到底没有再推却了。
家里这么个情况,别人有心帮忙再推却就有点矫情了。
程静迟和厉战从李家出来,咬了一大口,“嘶”了一声,说:“冰得脑袋疼。”
厉战看了他一眼,从他手里把冰淇淋接过来,两口吃掉,说:“走吧。”
外公还等着他们的绿米下锅。
药田边上不知何时停靠了一辆小汽车,黑色的外观,看起来低调又尊贵。
自从程静迟承包了镇上的采石场连同附近的两个山头之后,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带渐渐地热闹了起来,时不时地会有挂着靖城和外地牌照的汽车来来往往,大部分都是吃了程静迟家的水果念念不忘,隔三岔五跑过来摘水果顺便体验农家生活的人,也有药材收购商。
看得多了,大家都不以为意,以为又是哪个慕名而来的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