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用的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这些便是儒家出身的文士,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削藩一事也是齐泰和方孝孺力主的,可以说是这两人把朱允炆带进了沟里。
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是和朱元璋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齐泰、方孝孺:“……”
被提到的二人脸色难看。
什么意思,他们力主削藩还错了不成?
这藩王权利本身就是过大,就是不应该!
太祖就是错了!
【也就是朱允炆年轻好说话,朱元璋其实也用儒家呢,这俩人为啥不去忽悠朱元璋?
不还是因为朱允炆好骗一点嘛。
然后就把孩子给忽悠瘸了。】
齐泰、方孝孺:“!!!”
不管是哪个界面的齐泰、方孝孺都有些慌了。
尤其是在朱元璋手底下的。
如果说朱允炆还是有些温和的,不会对他们真的怎么样,可杀疯了的朱元璋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就是这两个东西让皇太孙削藩是吧?”朱元璋眼中酝酿着风暴,就连朱允炆也不敢开口吱声。
现在他毕竟还只是皇太孙,能不能继承皇位还要看他爷爷的意思呢。
“先把这两个家伙关押起来,等天幕完了再说!”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下命令道。
【当然,其实朱允炆想要削藩是正确的,但是没有任何准备就去削藩是愚蠢的。
甚至他们削藩的顺序都是愚蠢的。
尤其是朱棣他们怎么可能坐以待毙呢?
所以在朱允炆削藩的过程中,朱棣也为起兵造反做了充分的准备,
建文元年六月己酉,燕山左护卫千户倪谅将朱棣密谋兵变的消息上报,
朝廷下诏逮捕燕王府官僚,旗校于谅等人因此被诛杀,而北平都指挥张信则背叛朝廷,投降了朱棣。】
朱允炆:“……”
第190章 第一百九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建文元年秋七月, 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朱允炆和朱棣叔侄之间就此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
朱元璋估计万万没想到, 自己想要给孙子留个好的朝堂,把他拿捏不了的都杀了,
分明朱允炆也已经表露出了对藩王们的不满,但是却并没有处理这些权威最重的藩王们。
最后的结果就是,朱允炆朝堂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反而朱棣, 那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上马能战下马能治。
经常也有人拿朱棣和李世民做对比呢,因为都是二代,而且都开创了盛世。】
朱棣:“!!!”
前面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呢, 毕竟反的是他的亲侄子,还是老爷子钦定的继承人。
但是这种担心在听到朱允炆急着削藩的操作时他就松了半口气,现在是把整口气都松下来了。
身为儿子他还是比较了解爹的, 朱元璋控制性这么强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他希望大明一直好下去。
至于是什么形式上位的, 从他那么欣赏李世民就能看出端倪——重要, 却又不那么重要。
只要他干得好,那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的。
想到这里, 朱棣的腰背都挺直了不少。
接下来天幕夸他的话肯定会更多,赶紧来吧!
朱棣挺胸抬头。
他已经做好了如狂风暴雨般的夸赞的准备了!
……
虽然可能也会和父皇一样,被说出一些缺点吧。
朱棣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有的,他就算是有些能力, 可是也绝对比不上自己的父皇。
否则的话他还用得着像天幕说的那样, 听父皇的,眼睁睁看着皇位落到朱允炆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东西身上吗?
早就跟唐太宗李世民一样, 起身篡位了,哪还用的着等削藩之后才反呢。
【靖难开始的时候, 朱棣尚且不占兵力上的优势。
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
而这个时候,朱允炆手下除了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
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连朝鲜国王李芳远都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朱棣。
——哦,朝鲜就是之前的高丽。
在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高丽恭让王,在松京寿昌宫即位,
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头衔向明朝上表,称高丽王昏聩,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
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和“和宁”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
虽然大家也知道了朱允炆没有能对抗的过朱棣,但是听到高丽这个国家居然能跑过来干预中原的内政,实在是胆大包天。
本来还对朱棣看不顺眼的朱元璋瞬间就顺眼了。
“标儿,你这儿子有点拎不清啊,回头还是要好好教教。”
朱标也是很无语,对这个儿子他也是养了没多久。
“父皇,儿臣回去会好好教训他的。”
无论是内部闹到什么程度,跟高丽也没什么关系,那边居然敢胆大包天的插手。
朱允炆都没有这个警觉,还当什么皇帝?
“还有,那朝鲜既然如此拎不清,打了算了。”朱元璋原本还打算不攻打朝鲜呢,现在看来还是别了。
“陛下英明!”
【虽然朱允炆那边这个时候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朱棣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
于是朱允炆这边的军队一直节节败退,后面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
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
朱允炆无力抵抗,只得下罪己诏,并派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以割地为条件要求停战议和,但没有成功。
朱允炆这点还是很天真的,他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开了头就能由自己来结束?】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叹了口气。
换位思考,如果是他的话,这个时候也不会当真听话放弃了。
都已经起义了,再被诏安之后,可能短时间内真的会有一点好的待遇,时间一长绝对会出事。
【这个时候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
“朕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祇,燕人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致讨。
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已敕大将军率师控遏,务在扫除,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慕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
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
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
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虽然朱允炆在诏书里痛斥朱棣这方大逆不道,荼毒生灵,
其危害直逼京畿,号令全国臣民迅速勤王,
也把将朱棣入犯的原因说成是“朕不德”,希望博取臣民们的同情与支持,共同起来勤王护驾。
不过很可惜,朱允炆下了罪己诏也没什么用,地方官府一兵一卒都没有赶来南京勤王。】
上一篇:弹幕总在嗑我的水仙CP
下一篇:带幸运物打排球有什么不对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