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她在上(gl)(37)
萧乐时运不济,当了肉垫,这一下摔得不轻,虽然有头盔护着,但是还是感觉有些晕乎乎的。祯金就趁着这个时候,使劲挣脱了萧乐。
此刻多达看到这里的情形,赶紧策马往这边来,朝地上的祯金伸出了手。
祯金见状立马将一只手伸了出去。
不想萧乐此刻却是清醒了不少,眼见祯金要跑,于是连忙拉住了她另一只手,祯金没法,只得又踹了萧乐一脚。
这下人虽然踹开了,没想到萧乐抓住她的那只手太过用力,扯下了她一直戴在手上的银镯子,还在她手背上留下了抓痕。
“我的镯子!”多达抓紧机会将祯金拉上了马背,然后朝撤退的方向退去。
祯金不甘心的屡屡回头,直到再也看不见地上的人影。
这个小白脸真是可恶,不仅为人轻薄,还强行偷走了额吉留给她的遗物。祯金在心中诅咒了萧乐一百八十遍,根本不想,人家萧乐哪里知道她是个女儿身。
萧乐被刚刚好不容易清醒了些,这下又祯金踢得晕头转向。半晌之后,才捂着胸口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心里却在骂娘。
她的这副身体,早年间因为营养不良,本来就发育得不好。
这下好了,被祯金这样用力肘了下,再踢了一脚,本来就平现在该更平了。
“萧副帅,你没事吧。”
苏元策马过来,看到萧乐这个样子好像不是很好,神色有些颓然。
他此刻有些理解这个年轻的将军,这么年轻就站到了这个高度,但是此役却输得一败涂地,恐怕萧乐现在心里的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他可以想象得到,一会回去以后,面临萧乐的将会是什么。
计策是萧乐自己提出的,现在人却在她手上跑了。
王爷虽然不会过于责怪她什么,但是军有军法,责罚总是免不了的。
这边的情况他刚刚也注意到了,只是被几个胡兵缠住了脚步,没办法赶过来援助,不然祯金哪里还跑的掉。
萧乐摆了摆手,以示无碍。
她怔怔的盯着刚刚从祯金手中扯下来的银手镯,良久无语。
将此物收起来以后,晃悠着爬上了马背。
现场满地狼藉,胡人也早已退走了,苏元虽然知道再追也是徒劳无功,但还是派了人马前去追击,不然回去没法交代。
杜飞被抬上了担架,受伤不轻,总算也捡回了一条命,恐怕萧乐他们再晚来一些的话,真的就交代在这里了。
萧乐头一次感到如此的无力,长久以来,她总以为利用现代所学的军事知识,再加上自己的头脑,就能凌驾于古人之上,轻松的赢得每一场战役。
她确实很自负,这种优越感,尤其在安阳外的大平原一战之后,达到了顶峰。
但是自从来到了北境边关,她屡屡受挫,这让她认清了现实,祯金确实是个好对手。
难怪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草原民族能在其中当上主角。
也许她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心态。
这两次的失败,就当是为自己的愚蠢和自负买单。
作者有话要说: 存稿抽了!!对不起!!45章刚刚没发出来
要不是有人提醒我都没发现!
前面看了四十六章的小可爱
你们竟然都没发现四十四和四十六章的衔接有一丝奇怪???
第46章
一行人无精打采的回了大营, 一看就是出师不利的样子。
萧乐更是一言不发, 直接入帐找苏城负荆请罪。
苏城此时已经收到了计划失败的消息, 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方才萧乐等人回来之前, 前线来报,说是阵前的五万胡兵突然散了, 莫名其妙的聚兵不发,又莫名其妙的退兵。
那日苏城与萧乐定好的计策, 被军中的细作偷听了去, 于是连忙将消息传了出去。祯金等人当时正在为如何营救一事发愁, 这个消息来的正是时候。
于是真烈与自己的部下们商议之后,再加上祯金时不时补充一两句, 一个营救的方案就完美出炉了。
原来在得知夏军的计划之后, 真烈决定押送当日,调动五万人马,佯装要攻打对方的边关驻军, 五万兵马压境,苏城必定会严阵以待, 因为北胡出动半数兵马必定是有所图。
而他们却迟迟不攻, 这样一来就会引起苏城心中的猜测与不安, 但是又不能放松一丝一毫,因为兵马随时可能发动进攻。
这样一来夏军的注意力,就尽数聚集在了前线上,而苏城埋伏在营外的那一万人马,自然也是紧张无比, 就等着什么时候胡兵进攻,就能杀他们一个落花流水。
然而等了大半个时辰,也不见对方有动静,苏城在纳闷的同时,也冷静了下来,理清了思绪。
原本他以为北胡如萧乐所说,是放弃了营救转而袭击营地,但是这大大咧咧的将兵马置于人前,反倒有些刻意为之的样子。
他当下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连忙唤来苏元去告知萧乐,让她多加提防。
谁知道真的就如苏城想的一样,好的不灵坏的灵。其实祯金早就率人,一路偷偷跟上了押送的队伍,只是当时重兵把守,出去救人无异于送死。
等她们安排在夏军中间的细作上场之后,让萧乐对大军袭营一事深信不疑,然后带兵回防,此时就是他们救人的最佳时机。
为了让萧乐更相信一些,祯金还派人在大致方向升起了浓烟,造成一副大营后方失火的假象,反正也离得远,方向大致差不多就对了。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他们却低估了苏城和萧乐的警觉性。
就在祯金以为能轻轻松松把人救回去的时候,萧乐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这才了有之后萧乐纠缠不休,祯金差点被拖住的一幕。
然而呢,最终萧乐也没留住祯金。这一次的计策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真烈在收到人已经被救回的消息之后,自然就退兵了。这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把人马拉出来遛遛,就当是一次演练了。
“元帅,重犯逃逸,计划是我想的,全因我不够机警,未能识破对方的阴谋。方才令胡人有机可趁,令我方兵将无辜丧命,都是我的错,请元帅责罚。”
萧乐单膝跪地,脸上全是惭愧之色。这是她首次意识到,原来主将一个错误的决断,会让许许多多的兵将丧命。
“这个计划是本帅应允的,若说你有罪,那本帅也有,你..你确实失察,误信细作之言,害我军损兵折将,然大战在即,此次就先打你五十军棍,余下先记着,以观后效。”
苏城本来想说你没罪,无需自责的,毕竟这样的事情换了个人去做,也不一定就比萧乐做得好。
但是众目睽睽这么多人看着,他也不好偏私,不然他以后怕是没法治军了。只好中途改口,罚了萧乐五十军棍。
五十军棍,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实实在在的打下来,也够萧乐喝一壶的了。
若是换个体弱的人,说不得要被当场打死。
当众施罚,以示公正,这么多人看着,即使棍下的人打的是三军副帅,执棍的人也不敢手下留情。
一下一下的打在萧乐身上,萧乐要紧牙关死不吭声,最后五十军棍打完,她差点昏了过去。
不过好在还保留一些神智,死活不让军医伤药,发了好大一通火,才把人全都赶出了自己帐中,只留下了金疮药。
战报在几日之后,抵达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平京,送到了苏洛阳的桌案上。
左边放着萧乐寄回来的信,右边放着折子。苏洛阳翻开了案上黑色封皮的折子,是苏城亲手撰写的。
直到看到那一行‘罚军棍五十,以明军纪’眉头微皱。
再拆开萧乐的信封,信内并未提及自己受罚之事,估计是怕苏洛阳心中惦念,只是对此次战败做出了深刻忏悔与检讨。
再有就是一些日常琐事,以及思念之情。
“陛下,可是边关战事不利?”阿诤侍候在一旁,捕捉到了苏洛阳微微皱眉的细节,于是方才有此一问。
苏洛阳合上了奏折,说了一句让阿诤莫名其妙的话“不是什么大事,吃点亏长些记性也好。”
第二日朝会上就有收到风声的大臣上奏弹劾萧乐,想要苏洛阳下旨降罪,剥去副帅一职,另选他人担任副帅。
理由是身为主将,竟然不能明辨忠奸,让我军将士白白牺牲,有失察之罪。
无怪萧乐出了一丁点小错,就被人抓住不放。这么年轻的四品将军,还由陛下钦赐府邸,封为副帅,怎么能不让人眼红。
最重要的是萧乐孑然一身,背后没有任何势力的身影,是个孤臣,之前她在平京的时候,各方势力加以讨好,但是萧乐都是冷淡淡的,并没有要向哪一方示好的意思。
现在她远赴边疆,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将她挤出朝堂之外,所以大家自然都想拉她下马,好让自己的人上位。
毕竟古往今来,兵权代表的就是权力。
有人用这种理由弹劾萧乐,何严自然就不干了,萧乐再怎么样也是他一手提上来的,当下站出来就是一顿好骂。
打仗哪有只赢不输的啊?你们这些文官就知道成天在朝堂里斗来斗去,动嘴皮子谁不会,这么喜欢弹劾,有本事自己上去打一个仗试试。
武将脾气暴躁,多数也都出身田野,说话粗糙点大家一般也都不会往心里去,但是何严这话无异于骂了所有的文官。
这会言官就不干了,他们专门监督朝廷大臣乃至君主的言行举止,何严措辞不当,侮辱了所有文官。
就算是苏洛阳,这些言官挑起刺来也是丝毫不惧,更何况何严一个兵马大元帅
“何将军不觉得自己所言不妥吗?武将定国,文官安邦,各司其职,岂能混为一谈。何将军这样说,不若下官也让将军来拟个治灾之策,不知道将军写不写得出来?”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朝会之上意见不合是很平常的事情,基本上两三天就会上演一次这种吵闹。
苏洛阳神色淡淡的,让人琢磨不透她的心思。自从坐上了这个位子之后,她的成长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几位爱卿都言之有理,朕实在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了。萧乐此次确实犯下了大错,但是念在以往萧将军立下的功劳多不胜数,实在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她的能力,这样也未免太过草率,反而会寒了军中将士的心。朕以为,不如将此事暂且放放,以观后效,爱卿以为如何?”
苏洛阳虽然言语婉转,但是语中的袒护之意明明白白。
“可...”还有人要说话,只见苏洛言眼神一变,犀利的扫像殿下诸人。
“朕近日闻报,前阵子拨到淮安赈灾的款项,竟然与朕下拨赈灾的数目差距极大,此事朕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将始作俑者揪出来重重的办了!如果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也不妨与朕说说。”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也没有人再要触这个霉头,又或者是淮安一案涉案者自身难保,反正弹劾萧乐一事无人再提及。
可见苏洛阳是心知肚明,淮安一案,她早就让大理寺私下调查的明明白白了。
涉案官员无非就是那几位。
这些人不知事情败露,如今却还在朝堂蹦跶着,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那么不妨自己给他们提个醒,让他们闭嘴,省的老是咬着萧乐不放。
平京之内表面上风平浪静,而实际上却是暗波汹涌。
再看边境这边,萧乐堪堪在床上养了半个月的伤之后,立刻又能下床蹦跶了,只是屁股还有点疼,坐的时候不能太用力。
杜飞的伤势就比较重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他背上被划了一刀深可见骨,估计还要养上一段时日。
这期间苏城领着军队,跟北胡又交了几次手,胜负都在两两之间,大夏算是勉强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