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59)
因此最后商议,城里面富裕的百姓就自己补钱单独修炕,而村里则一起凑钱,官府再补助,在各村祠堂的大房子里面修几个大通铺,冬日众人聚集过冬节省钱财和柴火。
这个结果百姓们已经很知足了,纷纷感恩代谢赞叹今年官衙仁德,对下来办事的幕僚官差难得发自真心的欢喜迎接。
官衙中那几个接手办事的幕僚得了好处,回头看唐钰也顺眼了很多。
另外几个当初何常林那派的幕僚则幸灾乐祸,很想当面嘲笑下唐钰。
但唐钰整天不是呆在卷宗房抄书整理,就是到时辰离开衙门走人,连中午吃饭都是江汉奕帮忙带到卷宗房食用,努力老实做事不露面,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让人憋闷。
江汉奕是个热心肠,唐钰呆在卷宗房不愿意出去,他就把外面的事儿拿回来说,提起原来何常林那派几个幕僚憋闷的脸色,肚子都笑疼了。
“钰弟弟,你是没亲眼瞧见那几个老家伙的脸色,手上没有露脸的事儿做,又找不到你来幸灾乐祸,这两日憋闷得只能冲干粗活的下人撒气,丢份儿,笑死我了……”
唐钰听着心情也不错,“江哥哥也很讨厌他们?”
“那是自然,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可没少欺负排挤我,我堂堂士子被他们当做书童使唤,气煞我也,以前何主薄那派的人嚣张至极,现在可算风水轮流转。”
江汉奕毫不避讳点头,他跟唐钰已经非常熟了,两人同为新人更有种同仇敌忾的心态。
以前何常林是什么性格,跟着对方混的人德行能好到哪里去,不过就是群踩高捧低,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货色。
说罢,江汉奕又开始担心,
“但是钰弟弟,你这样下去可不行,总躲着他们不是办法。你才能比我好,得想办法让朱友清他们接纳你,到时候才能得到魏大人真正重视……”
朱友清是直属魏大人的幕僚小团体领头。
“这是自然,我已有想法。不过听江哥哥的意思,你真不打算再往上走?”
江汉奕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我自知才华有限,家中又无背景,城府也算不过他人,能在衙门混下去就不错了……”
“但是江哥哥文章似乎写得不错?”
何止不错,江汉奕别的方面中庸,但文章却是当真惊才绝艳,魏秉郡将其招进衙门,就是为得对方这份本事。
官衙内大部分需要呈上或者外发的东西,每每写完都会让江汉奕再润一次笔,这份差事其他幕僚想抢都抢不过去,天赋所在,没办法比的事儿。
“我也就这点本事,除了帮魏大人润笔之外,别的事儿我都做不好。”,江汉奕倒是真的有自知之明。
“人就是贵在有一技之长。哥哥若不嫌弃,我这里倒是有件事可做,成功了哥哥既能得利,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何事?”
“傍晚离开衙门之后,江哥哥去鲁先生的书肆等我,到时我再与你细说,此事暂且不宜宣扬。”
唐钰毫不费力把人哄上自己的贼船。
江汉奕十分好奇,不疑有他,傍晚做完事儿,便不动声色照常离开,然后去约定的书肆。
-
鲁崇山见到江汉奕并不意外,热情迎接,因为找江汉奕一起上贼船,是他跟唐钰一块儿商量的。
想办报纸,除了老板和编辑,怎么能够没有拥有一手绝佳文笔的作者呢?
江汉奕其他方面不显,唯独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人又心性单纯不喜争斗,简直就是第一人选不用犹豫。
听懂了‘报刊’到底是什么之后,江汉奕也非常感兴趣,别的他不在乎,只想到自己写的文章能够被所有人看到,甚至翁公品鉴欣赏,他就特别兴奋。
几乎是没有任何考虑,江汉奕就点了头。
“既然如此,鲁叔叔您来把握‘报刊’的版面和内容,我去收集信息,江哥哥着笔润写。”
大家同意,那事情就这么敲定,分工合作。
鲁崇山关系人脉广,年纪大经验多,把握报纸的内容方向最合适,以防不慎写了什么不该写的东西。
而唐钰目标是结交,去外面收集信息、以及拿着鲁崇山的信去各种名士翁公那里求取文章最适合他,并且日后设立记者部门,也只有他清楚,外交方面他自然首先就得揽下。
江汉奕则事情没那么琐碎,等他们这边资料内容确定下来,直接提笔写文章即可。
初期的“报社”很简陋,只有他们三个人,但凡事开头难,再说暂且他们三人也足够了,反倒是人多眼杂,报纸的事情他们可是准备一鸣惊人,岂能透露消息出去?
官衙内所有人都在忙着盘炕过冬的事情,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们的动静。
唐钰俩人每天还是照常去官衙,闷在卷宗房内抄书整理。
但实际呆在卷宗房的只有江汉奕一个人,唐钰则悄悄从窗户溜出去,辗转城内奔波,收集入报的各种消息。
整个报纸他们要做的版面非常丰富,除了官府消息的新闻栏目,还有时事消息、名人文章、以及百姓生活。
因此唐钰少不得去百姓人群中走一趟,收集民生相关的内容。
其实百姓生活板块可做可不做,买得起和识字的士族并不关注百姓生活怎么样,非要加上这些,自然是唐钰的私心。
千万别小瞧群众舆论,一旦百姓的声音多了起来,照样能够对官府照成影响,古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蚂蚁再小,多了也能咬死大象……
唐钰想做的,就是利用这些舆论做点事情,所以对百姓生活这个版块,他比其他更关注。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出去都是特意乔装打扮过,并且查访百姓时也找了借口。
唐钰特别挑选了个比较穷的村子,把人家的里正和族老们找出来,以‘游历士子’的身份,询问对方村子的生活状况、风俗人情、还有对官府的评价和建议。
村里难得来个外人,还是个有学问的士子,里正和族老们非常热情攀谈,村里其他村民听到消息,也都纷纷放下手上的活,赶紧跑过来围观凑热闹。
好似跟读书人多说两句话,多看两眼,就像得了多大光彩,日后能给子孙吹嘘似的。
这个时代人对知识学问的疯狂崇拜,是唐钰这个现代人理解,却没办法深切体会的,心里也很是感慨。
相比这些古人,出身在现代的人,真的非常幸运和幸福。
唐钰虽有原主的记忆,但原主到底以前也是生活在城里的小少爷,没吃过太多苦,所知道的东西有限,仅仅只有城里看到的罢了。
此刻跟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穷苦村民谈话,他才算是对这个世界真正的了解。
太多的东西没法一时间全部说清楚,唐钰却只有一个最印象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这里的人,大多数一辈子连吃饱是个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那对澧城的大人们,你们如何看?”
唐钰一边听一边记录,他跟众人说自己会写游记编书,会把大家写进书里留名,所以众人都很积极回答。
不过问道这个问题众人却是马上就安静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不敢胡乱议论士族官员,阶级的威慑已经植入这些人骨子里,生怕那句话没说对传出去,惹怒了士族老爷全家遭殃。
唐钰没办法,只能换个问法,“那就说说你们有些什么希望吧。”
内心希望就是来自对现实的不满,顿时村民马上来劲儿开口了。
“我想吃饱饭!”
“我想穿布帛的衣服!”
“我想住冬暖夏凉不漏雨的房子!”
没有接收过教育的村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变相套了话,所有希望都是官府治理不够,导致大家太穷的缘故。
唐钰心里有数,继续,
“能再说说你们村子从聚集以来,都发生过哪些大事儿吗?我觉得你们村子很特别,我想给你们村子单独写几篇文章放在我的游记里,日后流传下去。”
“还要流传下去的啊?这敢情好,那我再说说,我们这里叫做白马村,叫这名字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