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手指很好吃 下(19)
许仙终于如愿冲杀在第一线。
并且屡立战功。
这是他实打实靠自己获取来的军功。
徐烈不仅仅传授了他绝佳的武艺,更是从小把许仙往将才上打造的。
这导致许仙一入军营就如鱼得水,习惯得不得了。
至于徐烈之徒这个称号带来的副作用……
也在白素贞的丈夫以及巫鼎的朋友这两个顶尖光环下成功被抵消。
不被有色眼镜干扰的许仙。
在两国战场上发光发热,军功和捡得一样容易。
甚至辽国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将,看到挥舞银枪呼啸而来的许仙,直接跟见了鬼一样的气势就掉落了大半。
甚至还有时隔二十多年被同样的招数挑落马下的倒霉蛋。
成全了许仙师徒一段无可复制的佳话。
白素贞作为修行者,她不能直接参与战争。
但是作为家属,她能帮忙的地方就太多了。
比如之前在西夏那里,假装夫妻吵架偷改河道。
比如用法术帮军队制作药材、缝补衣服。
比如预测天气,占卜吉凶。
她挺着肚子不方便跟着许仙一路疾行行军。
可她在的后方,稳定得不得了。
林林总总算下来,白素贞插手的部分竟然已经有些过了底线了。
但是本人好好的,孩子好好的。
这让大宋的修士也品出味来了。
这蛇妖……有后台,有功德。
老天爷都护着她。
一些知道内情的人,不可思议的回头去敲法海的门。
你是怎么做到,随便杠上一个,都是有功德后台的千年蛇妖的?
法海:…………
神佑元年。
刚刚改国号的大宋,赢来了全新的篇章。
在经过雁门山大捷,居庸关大捷,蓟州大捷之后。
燕云十六州正式回归了中原大地。
重启北方屏障。
多少文人墨客含泪高歌。
多少离家游子冲回故土。
多少终于能堂堂正正再着汉家衣冠“旅人”再度挺起胸膛。
如此接连大胜,本应该乘胜追击的。
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大宋就这么痛快的接受了辽国的求和书,连武将都没有什么意见。
拿回了燕云十六州,坑了一大笔金银珠宝后。
大宋就这么轻易的班师回朝了,他们感觉还有点不太真实。
大宋是还能再打。
可过了燕云十六州,地理环境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之前准备了几十年,却少有为那边准备的。
而且,打仗是有消耗的,不是钱的问题,还有人的问题。
就算是大胜的仗,我方人员也不是毫发无损的。
再打下去,钱财撑得住,男丁就会损耗过度了。
大宋接下来的种田暴富计划。
也正是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是负责耕地的成年男性。
第一波种下去的良种已经成熟。
快一点的已经成熟两次了。
别看边关打得热闹。
大宋内部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农业研究。
这些良种适合什么气候,什么土地,消耗地力为何,如何套种,如何育种,如何防止虫害等等。
每一个参与研究和试种的人,都把自己全部的心力都耗在了这个上面了。
上仙怜悯苍生,自毁仙途,赐下良种。
他们再不好好珍惜,那还是人嘛!
初见成效的巨大丰收,伴随着边关大捷,夺回故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宋。
很快军队就会回来。
家人就会团聚。
国家会发新出来的种子。
来年会是巨大的丰年。
就是在这样美好的时刻。
白素贞要生了。
蛇妖产子太过稀罕。
几乎闲着的、听说过白素贞的修士全部赶来看热闹。
无论白素贞生下来的是蛇还是人,都是修订修行界目前认知的一件事。
于是产房门口,除了孩子他爹急得来回踱步。
其他人下棋,聊天,喝茶,吃点心,还有切磋法术的……
就是这群看起来像是来捣乱的人,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当产房内婴儿哭声响起的时候。
天上的文曲星大放光华。
修士们全体暗搓搓的小声讨论。
“按照民间传统,这孩子是文曲星转世吧?”
“可神仙转世历劫,一向是悄无声息的。”
“那这星星没事闪个什么劲儿?打招呼吗?”
“说不定就是打招呼,并非转世……保佑一下也是可以的。”
“同一时刻出生的孩子那么多,不一定是他。”
“他是白蛇之子。”
想了想白素贞那并没有公开的靠山和夸张的好运功德。
若文曲星真的是闪给一个孩子看的话,那必须是这个孩子。
“哎呦,恭喜许相公,恭喜许相公,这文曲星大亮,令郎一定是聪明伶俐,文曲星转世啊。”产婆喋喋不休的说着吉祥话。
“文曲星?”许仙不可置否的进行否决。“搞错了吧,我的孩子应该是武曲星才对。”
天上的文曲星:…………
“就算不习武,那也可以随娘子修道嘛。”
天上的文曲星:…………
“读书什么的,我家历代是没这个天赋的。”
天上的文曲星:…………
“这孩子诞生在这么好的时候,我觉得该取名叫许定北。”
众修士看向暗淡了不少的文曲星,进行委婉的提议。
“要不叫许士林吧?好歹文曲星那么亮,该应这个吉兆。”
“姐姐说了,定北这个名字极好。”小青从里屋出来负责传话。
未来金科状元郎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文曲星:QAQ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0章 幸福的大宋
神佑元年开始。
对于整个大宋生活的百姓来说, 那就真的是天堂级别的开端。
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就这么铺垫在你的脚下了。
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了。
大辽的威胁犹在,有天险可守,兵力投入就没那么急迫了。
武治上的钱财消耗预算, 可以挪一大部分转向国内民生发展了。
再加上战争赔款。
从天而降的一大笔钱, 让户部尚书老泪纵横, 差点人就这么厥过去了。
兵荒马乱抢救之后, 户部尚书面对官家和家人委婉劝退。
抱着自己的官印坚决不辞。
“老臣知道自己老了, 眼睛花了,身体也不硬朗了,可千万要让老臣主持一次减赋啊!”
对于明君来说, 在自己的任期能够减赋, 是名垂千古的功绩。
对于名臣来说也是。
户部尚书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穷”了一辈子了,请务必让他使劲花一次钱。
官家:……好, 好吧。
于是百姓们就幸福的捧着手里多出来的钱和粮。
不敢置信的听着自家父母官在那里宣布。
我们这里要建官学,建水渠,建粮仓, 修路等等等等。
什么?徭役?
呵呵。
给钱的!
看着百姓们震惊不敢置信的眼神, 县令们也不卖关子。
“谁家农闲、有手艺的, 人有多的,到时候来衙门报名。价格……本官保证,有这个数。”
听着耳边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
看着眼前一张张喜悦的脸。
宣布这些福利的父母官们,无论是否清正廉明, 是否能干,都由衷感觉到了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
这一刻,无论是百姓,官员,还是差役, 脸上的笑容都是同样的。
谁都希望日子更好过,不是吗?
然而减赋和政策许诺仅仅是开始。
重点在后面呢
巫鼎拿出来的粮食,经过一年的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