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犇现在是村里的名人,只有他不知道的村民,没有村民不认识他的,哦,记不住人的刘福乡除外。
刘丰年当然也认识刘犇,他本来手这样,是不准备种田了的,但听说刘犇这里20元一斤收,想到目前家里的情况,刘丰年咬咬牙还是签了5亩地的合同。5亩地对村里其他人家来说算少的,但他家人力也是真的少,种5亩差不多了,而且还幸好有农机可以用。
“是啊,你们看,我这到时候收那么多米,不发展点副产品,都不怎么好卖,所以才找上了你,”刘犇说着,觉得刘丰年的老婆有点眼熟:“这位嫂子好像见过?”
刘丰年老婆笑笑:“我去你的酱萝卜工厂做过临时工,之前村里修理老房子也去过。”
刘犇:“哦!这样,看我都没认出来,你们现在这作坊好像没有开了?”
“有开,但没有对外大招旗鼓地出售了,”刘丰年的妻子不好意思地说:“前些年不是要求这些吃食都要有塑料袋包装,而且还要标有明显的厂家名称啊、地址及联系方式啊,还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等等,为了避免麻烦,我们就没有开张了。”
“其实我们还有骑着三轮车去街上叫卖,但……总归是不合法规的。”刘丰年和妻子对视了一眼,有些苦涩。
“那不然去开一个正式的厂呢?难吗?”刘犇问。
“难倒是不难,”刘丰年的妻子说:“我也经常去查,去问,花了很多时间咨询,那些流程什么的,基本都在我心中有印象了,就是……”
刘丰年:“没钱。”
是的,开厂是要有钱的,即使做米粉可以他俩手工做,米粉的成本也不多,但要花钱的地方却不只是这米粉的成本,还有包装的机械,实现卫生标准的一些新措施,印刷包装袋,除此以外的运输售卖等等也都是要钱的。
而他们这对夫妻就是缺钱。
“我能先看看你们做的米粉吗?”刘犇想了一会才问。
“可以可以。”刘丰年很积极地引着刘犇往里走,边走边介绍自家作坊的情况。
这个小作坊以前由刘福乡掌事时,是有不少长工的,不过后来刘福乡年纪大了,人有点小糊涂了,作坊也就开不下去了。当时的刘丰年还在外面工作,虽然也有一手不错的手工米粉手艺,但做这个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年轻人确实不太乐意做。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传承不传承的概念,只知道赚钱少,生活不如意。
然而后来出了意外,刘丰年的手受伤了,当时的工作也做不下去了,只能带着老婆回了家。
刘丰年的老婆叫何桂枝,是个勤劳肯干的人,因为和何梅同姓,虽然不是亲戚,但关系也挺好的,所以有可以做工的时候,何梅也找了何桂枝。就是何桂枝还要照顾家里,时间不多,所以前期的正式工就不能去做了,后期的临时活倒是能参与。
何桂枝来了刘屋村后,一直认真帮着刘丰年做米粉,照顾刘福乡,还会和刘丰年轮流骑着三轮车出去卖米粉,这些年过的也很辛苦。
就在5月初全村开始种无双稻后没多久,春白玉萝也收了,当时何桂枝也去做了一段时间的临时工,好歹赚了一笔钱回来。
大家种白玉萝时,何桂枝也是心动过的,但听种过冬白玉萝的村民说,挖这萝卜非常费劲,挖完那几天手里都干不了别的活,何桂枝只能忍痛放弃了。
其实在村里,自给自足,花钱的地方不算多,但他们还有俩孩子正在读中学,寄宿在学校,每个月要给生活费,所以他们还是得好好工作,多赚些钱,为现在和以后的孩子打算。
走进屋后,刘犇路过一排排搭着米粉、米线的架子,这家后面确实是一个比较小的作坊。意外的是,比起前面的房子来说,后面的作坊却干净许多,而工具虽然都有些粗糙,但也都被打理得光亮。
刘犇被带到他们店里的仓库,这里保存着已经可以出售、食用的成品。
“我们这边有细米线,粗米线,扁米粉,圆米粉……过年的时候我们还会做糍粑,看市场需要吧。”刘丰年给刘犇介绍。
刘犇看了一圈,当然他也不是火眼金睛,看不出来什么,就是觉得这还挺干净。
“我每种买一些带回去试试。”刘犇只这么说。
“还要你买什么,你看你进村这么久了,我们也没给过见面礼,这些你就带回去吃吧。”何桂枝手脚麻利地给刘犇装了好几袋,所有种类都放了,递给他。
刘犇也不拒绝,既然说是见面礼,要是这次不成,下次他也给人家补个见面礼呗。
晚上全家就一起吃到了美味的米线。
“吸溜~你们觉得怎么样?”刘犇抱着一个大碗,一口吸了大筷米线。
他就喜欢这个细米线,虽然是普通的米做的,但那略有些粗糙微硬弹牙的口感很符合刘犇的胃口。
游应比较喜欢圆粉,圆粉口感较Q,顺滑而多汁。
“还得是他们家做的米线,好吃。”刘双虎感叹。
王凤晶赞同:“好多年没去买了,还以为刘福乡休息了就没再做了,没想到现在又被丰年给开起来了啊。”
“也不算开起来了,他现在就是骑着三轮车出去兜售,这样太不安全了,要是被抓了,是要罚的。”刘犇喝完汤,抹了抹嘴说。
“村里人自己做营生,有几个不难的呢。”何梅叹气。
“我是这样想的,我出资,让他们开个正式的小工厂,以后他们也就要帮我代加工米粉等米制品,代加工的标牌什么的都得按我们这边做。”刘犇说得很有条理。
“行,那咱村子又多了个工厂。”刘一彪乐呵道。
“就是个小作坊,应该没有小犇开的那些大。”
“总归我们村子会越来越兴旺。”
既然决定好了,刘犇马上就去和刘丰年说了,刘丰年一开始听说刘犇有让他们加工的意愿时就已经很高兴了,现在刘犇明确说要合作,他又激动又紧张,磕磕巴巴地说只要几万就行。但刘犇很爽快,直接给他批了几倍的钱,让他把机器都买全了,到时候要做的可能不是简单的光粉,也会有调料的。
刘丰年当然知道刘犇收购无双米的价格,虽然刘犇店里的米他不舍得买,但去年刘一彪分了每家一点无双米,他家自然也尝过,那种米确实很好吃,那么做成米粉米线后要售出高价,就很理所当然了。
高价的产品也要配上高价的工艺不是?
何桂枝也很上心,虽然这些年他们没钱开厂,但那手续要怎么弄,她了解得一清二楚,现在一上手,那是又快又流畅,还积极地问刘犇要不要去看外包装设计什么的。
刘犇看她积极性很强,告诉她自己有一直合作的设计师,到时候把设计发给何桂枝,她直接用就可以了。
当然,米粉开始生产是一方面,到时候一切就绪后,还能配合店里其他菜,做成更贵的产品。
春去夏至,短短个把月时间快速地走过,稻田由青转黄,稻穗们渐渐圆胖,慢慢弯下了腰。
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拥有农机驾驶证的几个小伙子们,再次成为全村的骄傲,仰着头,跨上了各自的“战车”。
刘家买的收割机较为先进,价格也高,当然,相对应的就是高性能,让它收割稻谷的速度更快了。
“大家都看看啊,注意点自家田里的草有没有拔干净!”
“不要影响了自家收成啊!”
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所有村民都又激动又紧张。
按他们的估算,一亩田里至少能出500斤谷子,20元一斤收,那一亩就是10000元!而他们家里都不止种了一亩,那么就是……稍微想想都睡不着觉!
村民们每天都呆在自家田里转悠,又担心出问题,又想看看自家的田里有没有漏掉的草,可不能因为一根草,毁了一锅米啊!
收割机虽然快,但也做不到一天收割完所有田,等得心焦的村民们都翻出了自家多年不用的更多备用镰刀,磨刀,下地,开展起了热火如荼的收割活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