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里面跟唐氏商行打过交道的人都是知道,唐氏商行相比起其他的商家来说,他们的确是遵守承诺,跟他们做生意比跟别的商人打交道要更为放心,这也不怪唐家的生意能做得这么大,做到这么广了。
“六叔请坐,其他的还有没有人要补充的?”纪原请了唐六叔坐下来,转头问其他来的老板们。
后面也有人陆续的站起来发言,有人说到了他们自己的家规,也有人说到了他们这一行里面的一些行规和规矩。
张远是跟着他们纪大人从上京来的,早早的就准备了一支毛笔和几张纸,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就把重点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而王县令上一次来开会被提醒过,这一次也是自备纸笔,见到张大人从头到尾都在写字,他也没有闲着,手上拿着的笔也在写。
纪原倒是没写,他只是把一些重点的东西记在了心里。
第256章 要钱要人
三月底泰王陈鸿曦被允许进京迎娶镇国将军府的嫡孙少爷杨少宁为妻,两人在京中完后,陈鸿曦就带着杨少宁启程回了封地。
在陈鸿曦带着新婚夫郎离京的第二天,皇帝收到了纪大人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上京来给他的折子,拿到折子他当场打开来看,看完就被气笑了。
正好陈柏明进宫来给天子禀报事情,知道这是纪原派人送了折子进京,又见这位主子看完之后就笑了,连他都不免好奇纪原给天子的折子上写了什么,能把天子气笑了。不等陈柏明开口问,皇帝就直接让太监把折子拿给陈柏明,“你看纪原都给朕写了些什么。”
陈柏明从太监的手上接过折子,快速的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的笑了。
把看完的折子递给太监拿回去,陈柏明说道:“纪大人还是说话那么直爽。”
“他倒是直爽,一开口就问朕要钱要人都不带拐弯的!”不过虽然陈泓泽这么说,但是也并未见他脸上有任何生气的意思。
当了皇帝的他每日都批阅大量的折子,一些官员明明就没什么重要的事,却还是隔三差五的给他上一道折子,全篇下来都是废话还没一个重点。不像是纪大人写给他的这道折子,里面全篇一句废话都没有,简单明了的说了西北边关现在的情况,以及日后的计划,还有这个计划目前遇到的难题,那就是缺钱和缺人。
虽然吐槽归吐槽,不过皇帝的心里已经在琢磨以后就让朝中的大臣们按照纪大人上折子的这个样本给他上折子,他就能节省了每天在批阅折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陈柏明现在去了户部,户部有多少银两他这个户部侍郎自然是知道的,要说拨点给安阳那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主子不开口,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自然不能越了规矩,还是要等主子开口才能办事。
两个人的关系从前是为伴读,现在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但是天子对他信任,他们家父子俩个也是忠心的为天子办事,这一份情义就还保持到现在。不过陈柏明也没有忘记为人臣子的本分,跟天子说话的语气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没有越过君臣的那条线,也不会让天子觉得他当上了皇帝,他这个伴读就远离了他。
作为皇帝的心腹大臣,陈柏明是了解天子的,一看天子的神色,就知道天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了。
而且陈柏明知道天子对赵长明和纪原夫夫俩个臣子的感情和一般臣子的不一样,一个是在上京被封城之后带兵突破围成,进来上京救驾的大将军;一个是挺着大肚从宫中密道进入救人的将军夫郎,这对夫夫俩个对天子不仅有救命之恩,更是挽回了整个大陈的局势和运势。
甚至是对他们这些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来说,也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今日若是永王坐上这个位置,他们这些当初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怕是全家都要被下狱,更别说能站在这里商议给不给纪大人拨银两了。
陈柏明清楚的知道,只要日后赵长明和纪原两个人不做那卖国叛国的事,太子都绝不会动他们,两人被调到安阳去也只是暂时的,日后定然也会被调回上京。因此即便是那两人被调去了千里之外的安阳关,身在上京城里的他们都会愿意在后背帮赵氏夫夫一把,不仅是为了还恩,更是为了日后若是他们陈家有什么事的时候,赵长明和纪原能拉他们一把。
“银子倒是可以拨点给他们。不过这人嘛,怕是不太好安排。”别说皇帝舍不得把朝中大儒下放到边关去,怕是这朝中有学问的大儒也不愿意到边关那个地方的书院去当一个小小的夫子。
同样是当夫子,在上京当和在边关当那能一样吗?
陈柏明也知道这个事情为难,也知道朝中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好的人才天子定然是舍不得放走,下放到边关去当一个小小的先生那就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学问不好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送到安阳去给纪原。而且就算是他们想把人送过去,也不见得对方就愿意去了。
所以一想,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难办了。
陈柏明想了想就跟天子建议道:“不如明日到早朝上去问问,看看是否有人愿意去的?”
皇帝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的早朝上皇帝拿了这件事出来说,下面并没有任何站出来的官员,陈泓泽对此并无任何意外,或许该说早就在意料之中了。
自从赵氏夫夫离京之后,京中关于赵氏夫夫的消息就少了,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想到再一次在朝堂上听到纪大人三个字,是从皇帝的口中听到的,而且一来就是问皇帝要钱和要人。他们在上京当官当得好好的,怎么可能跑安阳那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了,而且还是什么县学当个小小的先生,纪原怕不是疯了吧?这是不少人心中的想法。
见底下的官员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陈泓泽的心里说不出的有点小失望,当初他把赵长明调去边关,赵长明可没有半句推脱,而纪原更是自己请旨去的。相比而言,朝中这些官员就跟他的赵元帅和纪大人差得太远了。
这就不难怪天子心中的天平会倾向于赵氏夫夫了。
下了朝后陈泓泽对身边的太监公公吩咐道:“让吏部尚书到御书房来见朕。”
“喏。”太监公公领了命去请吏部尚书。
正准备跟同僚走的吏部尚书见到来传皇帝旨意的公公,跟同僚们告了一声,让同僚们先行出宫,他就跟着来找他的公公去见天子去了。
站在御书房里的吏部尚书并不意外天子找他来是说给纪大人调几个人去用的事。但是这个事也着实难办,不说朝中的大儒,就是国子监和四门学那些地方,甚至是上京城里开办得好的书院里头的先生,都肯定不愿意到一个小小的安阳城去当教书先生的,读书人那是什么狗脾气,他这个吏部尚书也是领教过的,
吏部尚书想了想,就说道:“陛下,臣这里有个主意,陛下您听听行行不行。”
“说。”皇帝倒是想听听吏部尚书有什么好主意了。
吏部尚书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不如咱们从此次恩科录取的人里面选几个学问好的寒门子弟出来,把人调到安阳去给纪大人用。若是那边的事情没那么忙,纪大人也可以把人安排到县学去给学子们讲讲学。这样一来,咱们这边调去的人就相当于是给纪大人安排的人手,并不单单是当教书先生,这样说出去也好听一点,愿意去的人也会多一些。”
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纪总督身边办事的人,哪一个好听哪一个不好听,是人都知道怎么选了。而且一个教书先生教到头也就是当一个山长,但是在纪总督的手下做事,做得好那是能升官的,身份和地位就不一样了。
而吏部尚书之所以选寒门之弟,则还是因为寒门之弟出头的机会少,给他们一点机会,就会有人愿意抓住。
“行,你把挑选出来的名单拿过来给朕瞧瞧,朕亲自见见他们。”陈泓泽一听就明白吏部尚书的用意了,不过这个挑选出来的人是要送去千里之外给他的纪大人的,这个人他还是得亲自把把关才能把人送去。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天子对纪大人是真的好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