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寒(19)
第二天是周二,陶灼的课分别在傍晚五点和晚上七点,两个班,要试课的孩子是七点创意美术班。
陶灼开始还想着跟老板再确认一遍,六点半,第一节 课上完,他忙忙叨叨的跟家长交流完,再收拾收拾教室,准备一下教材,时间直奔六点五十,七点班的孩子又一个接一个的到了。
别说问孩子了,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陶灼在饮水机前接了杯水往下灌,隔壁小年龄班的朵朵老师套着围裙蹦出来,喊他:“小陶老师,你们班晚上用不用马克笔?”
“不用,你去拿吧。”陶灼喝着水摇摇头,朝自己教室一指。
朵朵老师大名叫张朵,正儿八经学幼教的,特别活泼,也有亲和力,是个跟谁都笑嘻嘻的自来熟。
“谢啦!”她抱着几盒马克笔出来,从围裙兜里掏出条士力架,搁进陶灼的围裙兜里。
“太客气了。”陶灼笑笑,也把小朋友给他的奶糖分给张朵。
“我带了好几根,就知道又吃不上饭,刚也给了童童老师一根。”张朵拉开自己的围裙兜给他看,画室里女老师的围裙都跟百宝袋一样,吃的用的小贴纸小卡片都往里塞。
陶灼正给她找那盒快没水的马克笔,可以优先用那一盒,身后童童老师喊了他一声:“小陶老师!试课的小朋友到了。”
“哎对。”陶灼才想起来还有这一茬。
张朵赶紧从他手里把马克笔都接过去,他笑着转身,看清来人的瞬间眼皮一蹦,差点儿没控制住变形的表情。
厉岁寒先是漫不经心地往张朵脸上扫了眼,然后对陶灼微微一点头,由上到下打量了他的围裙,嘴角翘起一个隐约的弧度,自然得一塌糊涂:“你好,孩子想学画画,带她来试试。”
被他牵在手里的贝甜一脸刚睡醒的表情,莫名其妙的打量着四周,对上陶灼的目光,她的眉毛惊讶的动了动:“哦?”
第13章
厉岁寒和贝甜理所当然的站着,陶灼简直是茫然的看着他们。
这二人组又在搞什么?
张朵见陶灼没反应,忙“啊”的笑了一声,过去要拉贝甜的手。
贝甜皱皱脸,假装没看见她,揣着手继续东张西望。
张朵只好改为摸了摸她的头发,喊陶灼:“小陶老师,带宝贝去教室吧!”
“是贝甜。”贝甜立马纠正她。
“好的。”张朵配合地弯下腰,笑着跟贝甜平视,“贝甜。”
贝甜把脸扭开。
“不好意思,她性格比较自我。”厉岁寒饶有兴趣地看了会儿,朝张朵轻声解释。
“现在的小朋友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张朵笑着表示很正常。
“让宝贝……贝甜先去上课吧,”童童老师提醒道,“朵朵老师,你们班是不是也快上课了?”
这话是说给陶灼听的,试课的孩子都来半天了,人家家长也在,他这个老师竟然跟截木头似的戳在那儿,也不知道互动,这种问题在平常从不会出现,真是大大的不妥当。
陶灼看厉岁寒这架势,似乎也是要来真的,明白今天是无论如何也得带贝甜这一节课,只好调整表情假装营业,对贝甜笑笑,说:“来吧,贝甜,我们在这间教室画画。”
厉岁寒把贝甜攥着他的手朝前松开,示意她过去。
贝甜过去冲陶灼点点头,配合的说:“你好。”
陶灼在心里狂吼你可真是个戏精啊!我不好!
教室里八张桌子拼成一大张,其他小孩子们已经各自面对面的坐下了,正嘻嘻哈哈的说话。
陶灼把贝甜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跟大家介绍了贝甜小朋友,看看时间,他给贝甜抽了条小围裙,让小班长帮贝甜把腰带系成蝴蝶结,自己重新走出教室。
上课前肯定得跟来试课的家长沟通,厉岁寒果然也没走,他正站在正厅前廊里,在看两边墙上镶裱装框的一幅幅画,左边墙上是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右边则全是画室里老师的作品。
“这张是你的。”厉岁寒不用看陶灼,直接冲某张素描抬了抬下巴。
那是一张琴女的石膏头像写生,是陶灼来应聘时现场画的,当时老板给他摆放的角度刁钻,也没有打光,石膏后面就是落地窗,琴女秀美的脸庞大片隐没于阴影里,只余一线侧颊透着柔和的光。
“画到什么程度随你,光线也可以自己变一变。”老板是这么说的。
陶灼就画了张完整的素描给她,黑色的背景与背光的面孔层次分明,那一线透光的脸庞处理得特别漂亮,谁看了都挪不开眼。
之后他在画室还画了不少画,老板喜欢这张,一直没摘下来。
“是的。”陶灼看了一眼,礼貌的点头,“右下角有我的名字。”
厉岁寒笑了,转脸看着陶灼:“不看名字我也认得出你。”
他指指不远处另一张没署名的水粉画:“比如这张。”
陶灼心情复杂的瞥他。
有关“创作”,全世界都默认着一句话:搞创作的多是疯子。
这句话比较书面,被举例的创作者们又都是各个领域开山怪级别的大佬,是真正的艺术家,就让这话听起来成为了一种调侃的褒奖。
其实更多时候,尤其在现在,大批大批的艺术生淡化了“艺术”的门槛,互联网张牙舞爪铺天盖地,全民都能玩创作的“艺术廉价”时代,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这群人矫情、敏感、无病呻吟。
不论是搞音乐的还是画画的,写作的还是拍视频的,不论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单纯的爱好者,好像都比别人更容易情绪化。
——他们能因为一句质疑与指责天翻地覆,争吵、解释、网络自杀;也能因为一句看起来很随口的赞美,连着狂发十八条心情愉悦的微博。
这个问题他还曾跟厉岁寒讨论过,起因是一个拍了烂片的导演被观众骂了三条街,跳脚怒斥“看不懂就滚回家看动画片”。
陶灼觉得不管再怎么标榜小众艺术,再怎么表达自我,除非你刻成盘自己在家欣赏,否则只要上线了,这部电影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商品”。观众花钱买了你的商品觉得亏了,骂骂也正常,何必表现得这么low呢?不是上赶着继续招骂?就算是营销,这姿态也太难看了点儿。
当时厉岁寒正好接了一个商业短片,听了这话就笑笑,朝陶灼招手,说:“来。”
他给陶灼看未完工的短片,陶灼说挺好的,如果是我会想看完这个广告。
“能在里面看到‘我’么?”厉岁寒问。
陶灼没听明白:“你?”
“一个喜欢创作的创作者,即使是挂钩了商业,也会尽力在片子里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厉岁寒说。
“就像你画画,你的每一张画里,其实都包含着一部分的‘你’。”
“从一个人的字里能看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陶灼问。
“差不多吧”,厉岁寒看着他思索了片刻,“不只是你的用笔,你的技法,你的绘画习惯,也是你对这张画的理解,你所希望表达出来的自己。这一点点的‘你’,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感觉到,但如果被一个陌生人捕捉到了,说给你听,你也同样会触动,甚至会感动,这就是所谓的‘共鸣’。”
“同样的,一万个人骂他,但只有这条不带脏字的评论让他爆炸了,也正因为这人无意中戳到了电影里真正的‘他’,对这个导演而言,被否定的就不只是他的一部电影,而是他自身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到,所‘希望’的肯定是共鸣,而不是否定,谁也不是为了挨骂在拍片子。”
“当然,这种反击大可不必,”厉岁寒又看一眼那导演的微博,嘴角扯了扯,“丢人。”
在那时候,“画画”对于陶灼而言还只是一张又一张的练习,只是为了备战艺考,是为了完成系里总也画不完的作业时,他对于厉岁寒的话一知半解,懵懵懂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