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刀在手(种田)(148)
“唉,皇上不醒,太子虽监国,可终究……”另一位阁老说了一半没有再说下去。
姜大人问:“宋大人可是为了灾情而来?”
宋衡再次颔首。
姜大人看着宋衡,不禁脸上露出为难来,他欲言又止的模样,让宋衡有些疑惑。
这时远处传来下钥前的钟响,姜大人最终在其他大臣的催促下匆匆离开。
宋衡看着姜大人的背影,忽然对身旁的宋杨道:“你去看看。”
太子捂着脸坐在泰和殿寝殿之外,听见熟悉的脚步声,连忙站了起来,仿佛看到救星一般,喊道:“舅舅。”
太子的表情简直要哭了,宋衡心里一沉,忙问:“怎么回事,可是皇上……”说着他不由地望向寝殿的帷帐。
闻言太子连连摇头,“没,没有,父皇午间才喝了药,一直睡到现在。”
宋衡提起的心差点岔了,连日的奔波忧心,再被这么一吓,整个人顿时烦躁起来,若不是理智还存在着,他真的想以下犯上地揍他一顿。
“那究竟怎么了?”宋衡尽量让语气平和一些,可还是重了。
太子的身体几不可见地抖了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生怕宋衡冲过来似得。
然后瞪着眼睛往宋衡身后瞄,欲哭无泪地小声说:“陆大夫没来呀……”
宋衡使劲地揉着鼻梁,目光在殿内一转,问:“应公公呢?”
跟太子说不清楚,不如找个能好好说话的。
应公公听见声响从寝殿内走出来,瞧见宋衡,脸上不禁露出一个笑来,“国舅爷来了。”
太子往他身边靠了靠,应公公瞧着宋衡的脸即将裂开,无奈道:“皇上昏睡了两日,上次动静大了些,各宫各院得了消息都跑过来要侍疾。太子殿下安抚这个,呵斥那个,好不容易将娘娘们,皇子们都送回去,又大发了轮番面圣的大臣,实在够呛,国舅爷便多体谅他吧。”
应公公这么一说简直到了太子心坎里去了,瞧着宋衡的表情都够委屈。
他已经很不容易,太子做了这么多年,就今年才有储君的样子。
闻言,宋衡的表情不禁缓了下来,心说是他着急了。
“当然,国舅爷身上担子也重,救灾安抚都要您过问,一心为国为民,怪道皇上器重,太子殿下也当谅解一二。”
“舅舅辛苦。”太子说道。
应公公两边各安抚一下,终于能够好好说话了。
宋衡于是问道:“发生何事让太子如此慌张?”
说到这个,应公公脸色微滞,他出去让小太监关了殿门,站门外把守后回来说:“国舅爷忙于灾事不知,自朝臣请求皇上下罪己诏始,皇上便命暗卫紧盯诚王府。”
“诚王?”宋衡低头思索片刻之后,忽然抬头看向应公公。
应公公见宋衡已想到关键,忍不住心中一叹,继续道:“都说地龙翻身乃是帝王昏庸失德所致。可国舅爷应知皇上素来勤政爱民,于国事上,兢兢业业。老奴伴驾多年,看得更为清楚,折子批到深夜乃是常事,实在无可指摘。”
宋衡点头。
“然而如此灾难,若帝王无罪,又是何人之罪?”
宋衡说:“不过巧合罢了。”
应公公笑了,“国舅爷明白人。然而像您这样的太少了,或者说愿意说句明白话的不多了。不然群臣不会请皇上下罪己诏。”
“罪己诏有用或无谁也不知,不过走个过场,给天灾落个出处,安抚天下罢了。”宋衡道。
应公公称是,“可罪己诏一下,若灾祸再起呢?哪怕走个过场,也会走进人心里去。纵观皇上登基至今,若有遭人诟病之处也只有先帝遗诏册封皇上一事。一旦灾祸又起,有心人真不会联想于此吗?”
宋衡皱眉道:“可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应公公苦笑地看着他说:“皇上若身体康健,自是不怕,可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今暴雨已下,疫病若再一起……一旦肆虐开来,为了安危,只能暂时离京,圈禁发病之人。”
“那时候会有人质疑父皇皇位的正统,将天灾归结于皇位得来不当,是上天要求还位与诚王。”太子接下去说。
最后宋衡问:“所以诚王府究竟做了什么事?”
应公公道:“今日凌晨,诚王府派出多匹快马,朝东西城门而去。”
“东西城门?”
应公公点头,“是。”
“截下来了?”
“暗卫一发现动静,就立刻跟上,可那些都是死士,武艺高强,终于击杀了数名,抓住了两个,只是有一个逃了,并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一封血书。”
应公公说着将血书取出来交给宋衡。
宋衡低头一看,眉头皱的更紧,血书上盖着诚王私印,并不会错,然而他依旧觉得蹊跷。
“那抓住的两个口供有了吗?”
应公公说:“有,皆说是诚王下令拼死将血书带回封地,其余一概不知。”
“津州在东边,那为何还要去西城门?”
应公公道:“逃走的就是往西城门去的。”
宋衡将血书收起来,还给应公公道:“虽说一切都指向诚王,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诚王一家皆在京城,他这么做就不怕皇上一怒之下杀了他?与其说是诚王有此心,我更相信有人故弄玄虚,对了,齐王呢?”
太子道:“齐王兄今日还请命为父皇侍疾,只是孤念他年纪也不小,便让他回去了。”
宋衡闻言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应公公想了想说:“自从皇上下令让齐王就封,他便卸了所有差事,朝堂之事一概不管。”
太子这才反应了过来,说:“舅舅是怀疑……”
“别轻举妄动,既然对方已经有所动作,很快会有其他消息传来,等着便是。”
应公公道:“老奴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至今未请太子下令围住诚王府。只得等到皇上醒来再做定夺。”
此言一出,宋衡就知道不管诚王有没有这个心,日子已是到头了。
不过宋衡并不关心诚王的死活,他来的目的是请命焚尸。
然而太子一听就摇头道:“舅舅,不是孤不愿意下旨,而是内阁根本不会通过,孤虽监国,可此等关乎人伦之事定是要内阁通过才能行事。”
太子毕竟不是皇帝,可若等到内阁通过,黄花菜都凉了。
应公公建议道:“国舅爷不如先回去,老奴一直守着皇上,若他醒了,便请皇上下旨。”
太子也跟着点头。
宋衡无法,只得先行出宫。
第154章 疑似疫病起
宋衡出宫门的时候, 天已经暗了。
他站在宫门口, 瞧着远处万家灯火,不禁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京城繁华, 人口密集, 地震只能影响一方,可若是瘟疫起来, 这些景象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然而他又想到今日诚王之事, 心情又是一沉。
不仅是他, 宋家军,还有各个官兵, 也不仅是陆瑾,还有其他医者,乃至百姓们都在全力救灾, 为预防瘟疫努力着,为全城的性命担忧着。
可是总有人,为了一己私欲, 趁着灾祸, 兴风作浪。
“大人。”宋杨走到他身边。
“姜大人可有言明?”
宋杨说:“有人在打探三十年前皇上登基之事。”
宋衡闻言侧首,“谁?”
“不知。”
“那他如何知晓?”
“姜大人说, 有人将信塞进他的书房, 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下人看见。”
“信上怕不只这些吧?”
“是,信上言明皇上来位不正,引起天怒, 若不矫枉过正,必将引来更大的灾难。”
“矫枉过正,将皇位让给诚王吗?”宋衡眼神冷冽起来,“信呢?”
宋杨交给他,宋衡打开一看,顿时起了杀意,他将信还给宋杨道:“不会只有姜大人有,定然还有其他大臣收到,你派人去查查,看看哪些大臣收到了,私底下在接触谁?”
“是。”
“笔迹呢?”
宋杨道:“姜大人请国子监聿大人对过,暂时找不出相应之人,笔迹羸弱,不像是用惯用的手写出来的。”
国子监聿大人是当朝公认的书法大家,连他都看不出来,想找出蛛丝马迹不容易。
而陆瑾则召集了人手,开始收集霉变的果子。
如今秋季,早桔已熟,然而经过暴雨一打,纷纷掉落,一两天的功夫就发了霉。
这个时候这些霉变的东西难道不是更容易引起疾病吗?
要不是陆瑾信誓旦旦地说果子上的青毛能够提取杀灭病菌的药物,不然众人会以为他疯了。
疯就疯吧,人们一边吐槽,一边还是帮忙取下果子上的青毛,收集。
同时温泉上的无菌蒸汽屋已经开始搭建,为了尽快完成,几乎将城西的所有能工巧匠都聚集起来。
人多力量大,没几天的功夫就造了个大概。
宋大人虽然要不来焚化尸体的圣旨,可是除却这个,其他预防疫病所需的东西,不管是药材还是火碱,都调了过去,几乎搜刮了全京城。
医疗区的大夫们在治疗病人之余,其他时间都开始连轴转地调配火碱水,驱虫药,让士兵洒向各井口及水源,还有其他肮脏污秽之地。
同时将防治措施沿街沿巷地宣传出去,让百姓们知道,一同做好防微杜渐的准备。
然而偌大一个京城,就是光光城西城北这两处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所需要的药材和火碱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工业化的生产,这两样东西出产速度皆小的可怜,不过两天就告罄了,只能节约地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这样不够的。”陆瑾道。
京兆府尹说:“这已经是京城几乎所有的了,宋大人正在想办法从隔壁县城调配,可送过来需要不少时间。”
“怕是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陆瑾叹道。
正说着,于大夫匆匆跑了进来,他面色发白,看见陆瑾说:“陆大夫,您快去看看,医疗处抬进来一个士兵,全身发热发汗,身上有伤口,伤口渗血,带气泡,散发着恶臭……”
陆瑾的神色顿时一变,几乎是立刻吼道:“隔离!马上将他单独安置!包括所有接触过他的人一同单独隔离!”
陆瑾这样的反应,京兆府尹也跟着面色发白,他几乎抖着问:“陆大夫,是不是……是不是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