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月止收拾干净,穿着素缎子做的亵衣,裹成一只被子卷儿,被食饱餍足的国公爷搂在怀里充当人形抱枕,发了会儿呆又开始后悔。
还不如回去加班呢。同样是腰酸背痛,加班还能挣银子花。
头顶传来赵宗楠松散随意的声音:“困了?”
“我在想月刊的事呢。”罗月止额头抵着他肩膀,两眼放空说实话。
赵宗楠现在是脾气最好的时候,原谅了他的不专心,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昨日我母亲设宴款待了许多京中的贵家女儿,听说她们席间谈及最多的便是那本《妆品月刊》。我那小表妹在旁边听着,虽规规矩矩不擅自说话,但想来尾巴是要翘到天上去了。”
罗月止侧目而视:“好灵的耳朵。”
赵宗楠笑而不答。
“我知道你叮嘱过蒲娘子,不能叫旁人知道背后的东家是她。”
罗月止道。
“我也是一样的意思。刊登出来的文章也是劝她拿化名去署的,还换了好几个。汴京不比磁州,可不能叫她在这儿被罚上一回……否则日后当真嫁不出去了,咱俩就是帮凶罪人。”
“一个月便要出一本新刊,是不是时间太紧张了些?”赵宗楠问他,“光凭梦菱一个人,如何能供得上那么多文章?”
“这就要看京中各位娘子的功力了。”罗月止眯着眼睛打了个哈欠,倒回赵宗楠肩膀上,困得迷迷瞪瞪,“看她们有没有兴趣,帮着蒲娘子一起写稿……”
在京中娘子们的翘首以盼中,第二本《妆品月刊》很快便发行出来,递送到各府仆使们的手中。
新刊的内容同样扎实丰富,生动奇妙,叫人爱不释手。郑幼云捧着新刊细细品读了一整个下午,翻看到底页,才看到最后附着的一篇短短的告示。
或许不该叫告示。
人家取的名字,叫做征文启事。
启事开篇所言,感谢诸位读者支持,才能叫第二期《妆品月刊》顺利刊印出炉。《抱朴子》有云,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笔者不能与读者相见,可我们志同道合,互为笔墨之友,就算相隔千里也可交心,实乃幸事。
然而妆品之一道,见仁见智,就算是最亲密的知己好友,也会有诸多不同见地。笔者不希望《妆品月刊》只承载一家之言,诚挚希望听到来自诸位娘子的心声。
本刊共分为妆品测评、妆法详录、古今名方、闺中奇闻四大版面,现有奖征文活动正式启动。
只要有所感悟,大可直抒胸臆,向书坊寄送文章。若文章中选登刊,则有润笔相酬。
倘若作者不便表露身份,可以备注笔名,消解隐私之忧。
郑幼云看得心脏怦怦跳,详细抄录下这一篇征文启事,转头献宝一样交给郑甘云去看。
“七姐姐文笔漂亮,比月刊上的这‘楚女’、‘白波居士’全然不差,要我说,七姐姐比他们文采还要更好一些,要不要投稿试上一试?”
相比郑幼云的兴奋,郑甘云看上去意兴阑珊:“你想投便自己写去,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七姐姐胡说。”郑幼云很明白她。
“之前在郇国公府的席面上,伯爵府那几个借着月刊上的文章炫耀卖弄,有好几处根本都是讲错了的。你明明有要多话想说,不过计较着闺誉,不想当着人同她们争执吵闹,这才忍下了。可若是写成文章,借着笔名刊印出去,大家自能看出谁更有道理,这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也不用独自在家里气呼呼的。”
郑甘云看着她,依旧是张不怎么高兴的冷脸,眼神却有些犹豫。
“我同样也是要准备文章的,但不敢自己去投。七姐姐就当陪我了。”郑幼云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亦最会撒娇的女娘,一头钻进她怀里去,“好不好啊……”
郑甘云冷冷哼了一声:“还不是自己胆子小,才死皮赖脸要拉着我。”
郑幼云听出她妥协,连声笑道:“多谢七姐姐!”
蒲梦菱原也担心自己写不来那么多文章供稿,连着几天惴惴不安,直到罗月止将征文的事情同她商量过,才暗自松了口气。
照罗月止的说法,蒲梦菱这次是要“升迁”了,从月刊编辑右迁至主编,不仅可以在月刊上发表文章,还有了审核稿件,决定是否登刊的权力。
蒲梦菱作为高门大户家的嫡女,从来不事生产,如今有了这么个工作可以每日忙碌起来,又有赵宗楠和罗月止保驾护航替她保守秘密,整个人状态都焕然一新,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她连连对罗月止保证,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份投稿,绝不辜负罗月止的期望。
赵宗楠给蒲梦菱买下的院子,仅仅是个规模不大的胭脂作坊,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位置,但店面很小,行事亦低调,来来往往这么多行人,罕有人发觉这胭脂铺换了东家。
他们要的正是这样的效果。以刊物隔出去一层,通过月刊在闺阁娘子之间流传,避开长辈们的耳目,循序渐进地推广产品,而非大张旗鼓做店铺销售,这样才能将蒲梦菱保护得更加周全。
罗月止印完这两期的月刊,也生出了不少的感悟。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感受到了当前书坊印力的不足。
如果只是雕印月刊还好,可加上刻印书籍、传单、宣传册的工作,罗氏书坊几乎已经把工作效率使用到了极限。
这已经不是单纯增添人手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从没有时间限制的书籍印刷,到必须按旬、按月印刷的期刊,雕版印刷的弊病开始逐一展现在人前。
排版无法随机应变,不适合灵活内容的快速迭代,月刊木板仅在这个月使用,用完要更换全新的板子,旧板再不复启,两个月下来木板就能摞起半人高,存板还是毁板?如何控制成本?
这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罗月止以前能力有限,很多想法无从实行,如今手头宽裕了,便终于开始着手另一件一直想做的事。
他虽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对于中外广告史和媒介发展史却烂熟于心,想当初广告史这门课还考了全系第一名呢。
罗月止计算过,也就是在这段时期,《梦溪笔谈》中,曾出现过一名来自蕲州的书坊刻匠。
此人困扰于雕版印刷的呆板繁琐,烤制胶泥以成活字,每个常用字都提前烤制出几十个胶泥块备用,按照部首与音律放在分格的大圆盘中便于检索。若有生僻字并无预备,可随时取胶泥制字,瞬息可成。
排版之时,只需捡出相应的字块依次排进涂好药水的木板之中,木板加温,药剂微微融化,字块便黏附其上,形成完整的版型。
只要提前准备好活字块,一个雕刻师傅花一整天刻出来的板子,排列活字半个时辰便能完成。
等药剂变干,字块脱落,放回大圆盘之中存储,便可以循环利用。存储雕版的不便,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罗月止在市面上找不到《梦溪笔谈》这本书。
但他知道,这名蕲州书坊刻匠名叫毕昇。
千年之后,他被历史认定为活字印刷术的鼻祖。
--------------------
作者有话要说:
出来吧,广告人金手指!
第117章 活字印刷
罗月止不急去寻毕家后人,已经大抵知道活字的做法。
泥活字造起来简单,但和木活字比起来容易磨损变形,很多常用的字,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打造。
后世印刷效率大幅度提升,也是在发明不易磨损的铜活字之后的事情了。
但当世金属铜乃是铸币的重要资源,朝廷设有严格的铜禁,民间几乎买不到大批量的铜。之前打造镇福桶的时候,各家衙门争执不休,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打造镇福桶需要用到不少铜料,其中的油水无法估量。
罗月止思虑良久,还是决定遵循历史进程,暂且打造胶泥活字。等时间长了,第一批技术人员培养纯熟,再慢慢将材质迭代——总之现在有金主了,材料损耗所导致的费用,罗月止还是能承担起的。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