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还有一半的饭呢,洗个寂寞。
苏文茵到是没有丝毫不好意思,直接笑出了声,身上的红裙子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美丽。
一家子嘻嘻哈哈,时间过得很快。
今晚没有人在耳边电钻式杀人后,阎夏一觉睡到了天亮,正式开启了属于知青的生活。
也见到了那位研究出化肥,提高了亩产的知青,名叫段暨。
段暨借住在大队支书胡伟志家里,前面两天阎夏都只在知青点的老知青嘴里听说过这位知青,今天算是第一次见。
很符合阎夏的想象,段暨整个人都透露出一股技术宅的气质,身上的白衬衣还算干净,可能是因为常年和肥料打交道的缘故,离得近了身上还有一点味。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用脑过度,段暨明明才二十出头,发际线后移了很多,头顶也挺稀疏。
不过没有人在乎这些,段暨自己也不在乎,靠一己之力提高亩产的人,是值得被尊重的。
除了段暨,阎夏一家子也见到了传说中的试验田,被保护得很好。
平潭大队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试验田是拿来做实验的,实验成功了往后他们可能就能种出更多的庄稼,大家也能吃得更饱,所以不约而同地守护起了这片地方,不会往那边靠近。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跟阎夏一家子关系不算大。
目前最重要的是……秋收的号角拉响了。
这在乡下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大家忙忙碌碌一整年,就看秋收这几天了,粮食只有收上来装袋里了,它才是粮食,还在地里的,大家也吃不到。
为此,大队长还开了动员大会,主题无外乎就是……
这几天很辛苦很累,但是大家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口号喊得及其响亮。
连村里小学这几天都放了假,上到老师下到能跑能跳的小孩都参与了秋收,小孩子干不了重活就提个篮子在后面捡落下来的稻谷。
动员大会结束,终于进入了正题。
阎夏一家子也领到了属于他们的农具,在领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队在上工的时候都是按一个小队一个小队来进行的,阎夏他们这一小队,小队长刚好是谭大志。
谭大志领人去拿农具时,下意识朝着阎夏问了一句:“镰刀这些你们带了吗?”
阎夏:“???”
“我们为什么会带这种东西?”
他们包裹是很大不假,但是哪有下乡的亲自带农具的,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谭大志摸了摸自己的大寸头,显然也知道自己闹了个笑话,尴尬一笑:“你们城里没有地种,确实是没有这些东西。”
阎夏:“…………”
重点是,没有所以才没带吗?
阎夏沉默,决定不说话了,反正在其他人心里,他们估计确实是把整个家都搬来了。
领了农具,分好了地方,秋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它之所以累,不仅是因为时间紧,工作量大,关键是还没个休息的时间,连中午吃饭都是在地里吃的,每家允许一个人提前回去做饭带过来。
阎夏他们回去的自然是苏女士,中午饭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吃,苏文茵也不敢弄得太明目张胆,只是悄摸摸地多放了一点油,其余的一点肉都埋在饭底下,外人也看不太出来。
好在,大家好像都是这么干的,这几天累得要死,不吃好人扛不住,但也不想让外人看到自家吃了啥,所以这么干的人不少。
阎夏他们避开人群吃饭,不算突兀。
田埂上,一家子抱着个碗,已经没有形象可言了,汗水顺着额头滴下,打湿了胸前的衣襟,头发也湿得一缕一缕的了,甚至因为在稻田里蹲了太久,上面还沾了一些小稻谷。
一家子气氛有点安静,阎夏双眼放空,扒拉了一口饭,目视前方呆滞地问道:“来了一个星期不到,就主动放弃任务的话会怎么样?”
这也太累人了!!
他前面二三十年加起来都没这么累过。
苏文茵看着也有点有气无力的:“别乱想些有的没的。”
三千世界,环境自然有好有坏,为了防止这种因为条件太恶劣,任务执行者主动放弃任务的情况,局里是有规定的。
主动放弃一个,会增加三个,还是类似相同环境下的三个,意外情况除外。
到底是因为意外还是主动造成意外,局里自然有自己的判断,想要躲过高科技的法眼,几乎不太可能。
阎夏生无可恋地扒拉着饭:“还得几天啊?”
他半天都累得不行了,虽然没有痛觉但是别的感知还是在的。
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这么年复一年坚持下去的,真是太不容易了。
因为有了更真实的感受,阎夏吃饭的时候一粒米粘到衣服上,他都捡起来吃了。
看到这一幕的阎季:“…………”
倒也不用粒粒皆辛苦到这种程度,衣服上都是灰。
苏文茵很会安慰人:“往好处想,起码还有吃的,你那个小朋友被分到古代逃荒都坚持下来了。”
听自己亲娘说完,阎夏精神了点。
确实,这么一对比,他好像也没有那么惨,颜蒙古代逃荒,还折了一只胳膊。
他好歹是和平年代,有吃有喝,不就是那几天秋收嘛,他可以!!
苏文茵一个对比鸡汤,就把阎夏喝得满血复活,大有一种他现在就能冲到地里,炫个二十亩不停歇的架势。
然后,还没冲出去就被苏女士拉住了:“手套戴上。”
他们干了一上午,掌心都磨红了,甚至有了要起水泡的架势。
手套也是在包裹里一起带来的,风格不算出格,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早上上工的时候忘记带了,苏文茵回去做饭的时候就给带来了,大队里这种东西也不会发,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自己准备。
收起饭碗,戴上手套,拿着镰刀,下午秋收的号角又拉响了。
阎夏他们一家子没有分到一起,像他们这种新知青,第一次干活几乎都由队里的老农民帮忙带着示范一番,以免活没干还把自己弄伤了。
阎夏左边是谭大志,右边就是王婶儿。
可能是因为刚吃完饭,精神头还算足,王婶儿还有精力闲聊两句:“阎知青很不错啊,一点没掉队,干得像模像样的,你们这几个新来的知青都很不错。”
王婶儿话是这么说,也是打心底里这么认为的,真的觉得这几个知青还挺能干。
以前不是没有干一两天就叫苦叫累的人,甚至还有为了逃避劳动装病的。
王婶儿想到这些撇了撇嘴,她这火眼金睛,谁是真病晕倒,还是装病晕倒,她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私底下她们几个老姐妹还在说呢,最新来的几个知青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在家里都不咋干活,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秋收,不会半天没到就不行了吧?
结果没想到,还怪能扛的,一上午没叫苦,没叫累,除了刚开始不熟练以外,后面都跟上他们进度了。
王婶儿往自己旁边小年轻身上撇了撇,越看越满意。
好相处,没有城里人看乡下人眼高于顶的那种架势,长得也好看,还是个能吃苦的,就是不知道有对象没?
王婶儿这么想也这么问了。
突如其来的婚姻话题呛了阎夏一下,沉思了两秒,胡说八道的瞎话又来了。
阎夏:“我爹不让我们太早结婚,二十五岁以前都不行,结了会打断腿。”
还能有这种规定?!
王婶儿大吃一惊:“为啥?早结婚早点抱孙子,他还不高兴?”
在这普遍十七八岁就开始相看的年代,二十五岁还没结婚的话,在乡下算是大龄未婚青年了,是会让家长天天愁眉苦脸,愁得吃不下饭的那种。
阎夏一边镰刀呼呼地割着,一边瞎胡编:“我爹就是二十五岁跟我娘结的婚,我跟我哥结太早的话,会让他很没面子。”
王婶儿:“…………”
一直在偷听的谭大志:“……………”
上一篇:搞错性别的我成了虫族战神
下一篇:网恋到主角攻小叔后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