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给他递消息,说兴宁伯早晚倒台的“好友”早没了影子。张贵彻底明白自己是被利用了,可惜他明白的有些晚。
让他和兴宁伯不对付,以至令兴宁伯怨恨世子和世子妃,转而向陛下进言,得了好处的会是谁?
高阳郡王还是三皇子?明显都有些不对。
意图太明显,查出来,定会让天子不悦。
那么,究竟会是谁?
想不出是谁在背后推动,但梁子终究是结了。得罪的还是上官,想解开谈何容易。张贵已经做好破财消灾,回家种田的准备了。不想孟清和神来一笔,让他彻底晕了。
兴宁伯为何会问到这个,莫不是要用到自己?
张贵下意识去看许成,许成也是蹙眉。
孟清和端着茶杯,老神在在,压根不着急。
良久,许成深吸一口气,攥紧拳头,下了决心。
“下官以为,雨雪无常,今年的春耕恐会推迟,亩产定然不丰。”
孟清和垂眸,道:“继续。”
许成却没再说,而是转头向张贵示意。
张贵明白许成是在帮他,一咬牙,出声道:“以下官所见,可在麦收之后补种荞麦,或以粟米等替代麦种。虽亩税多些,却能支应守军所需。”
见孟清和点头,张贵心中有了底,继续道:“去年,下官曾令麾下开垦新田,种植荞麦粟米,所得高于种麦,且可一年多种。军屯若有限制,可以商屯为主。天下已平,有朝廷盐引,商人驱利,定会出力。”
“此法甚好。”
孟清和再次点头,肯定了张贵的建议。在开平卫时,他用过类似的办法,增补手下军汉们的伙食,效果很不错。
荞麦口感比不上小麦,但能饱腹。
现如今,解决大宁守军的口粮最为要紧,口感倒在其次。
“光是如此,还不够。”孟清和笑了笑,“田种出来,还得未雨绸缪。”
“伯爷是指?”
“恶邻在侧,岂能安枕?不防着点,辛辛苦苦忙上一年,到头却被鞑子抢了,岂不是白忙。”
此言一出,张贵许成一起点头。
草原上的蒙古鞑子,专门算着秋收的时日来打谷草。旁边的泰宁卫也不老实。前些日子,边军抓获的游骑就和泰宁卫脱不开关系。
朵颜三卫在靖难中都立有大功,还放言天子曾许诺给他们草场放牧。
这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三卫的牧民驱赶着牛羊,离开卫所辖地,“越界”到大宁附近放牧。
大宁守军驱赶几次,前脚走了,后脚又回来。
一些套种作物都被啃食,边军积攒的火气相当大。
“这件事本官会解决。解决的办法或许会有些出格。”孟清和突然敛起笑容,严肃道,“本官要两位一句准话,可愿听从本官号令?愿意,本官保两位一个前程,不愿,本官也不追究。”
孟清和将话说挑明,许成和张贵心里明白,这是机会,怕也是唯一的机会。
两人不再犹豫,硬着头皮也要表决心,唯兴宁伯马首是瞻。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的诚恳看不出做假。
孟清和笑得和气,立场再不同,在大前提下也能合作。何况,他是两人的上官,不服?照样有办法收拾。
许成和张贵离开之后,孟清和又分别见了其余两名都指挥佥事,以及之前被张贵压制的都指挥同知。
话中谈的也是屯田和处理同邻居之间的土地粮食纠纷问题。
很快,都指挥使司上下都得知,兴宁伯将大宁的军屯分片包干,划分到位,两名同知和四名佥事各负责一块。屯田期间的工作,兴宁伯一概不过问。待到秋收后,哪个片区收获的粮食最多,将公开表扬,还有额外奖赏。
据说,奖励额外丰厚。
同知和佥事都去屯田了,练兵谁来?
孟清和嘿嘿一笑,没关系,不是还有个提前享受退休生活的大宁都指挥使?
“都司年不过半百,当是为朝廷发光发热,为陛下尽忠的黄金时期,怎么能万事不管,百事不问?这不好,很不好。太祖高皇帝教导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工作,工作,再工作!”
所以,退休生活提前结束,回来干活吧您呐。
始终被排挤的都指挥使感动非常。哪怕被抓了劳工,各种压榨剩余价值,仍丝毫不减他对孟伯爷的感激之情。
伯乐啊!
兴宁伯就是他的伯乐!
看着泪流满面的都指挥使,孟十二郎默默转头,把心中升起的一丝愧疚强压下去。
他不承认自己眼红这位的悠闲才下此狠手,坚决不承认!
经过孟伯爷的排列组合,各种挑拨……咳,鼓舞,大宁都指挥使司犹如加满了燃料的火车头,轰隆隆向前飞驰。
朝堂派系,军中壁垒,被孟十二郎举着锤子一一砸破。
扛着锤子,孟十二郎笑得万分得意。
想升官吗?
想发财吗?
想各种前程远大吗?
那就努力干活吧。
内部竞争最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不想被旁人比下去,想拿到丰厚的奖励,大家一起玩命吧。
大宁都指挥使神采焕发,听着校场里的雄壮吼声,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年纪。
大宁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们整日呆在田头,换下一身公服,挽起裤脚,不知内情的,绝对认不出这是朝廷的从二品和正三品武官,还以为是再寻常不过的军汉。
受上官带动,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各个不甘落后。
相邻分片的军汉们拉犁时遇上了,鼻孔一喷气,胳膊上的肌肉隆隆鼓起,黝黑强悍,活像是一座小山。
军汉,就是这么威武雄壮!
恰好到田间视察工作的孟十二郎热血上涌,连忙捏住鼻子。
心中不停默念,他有美人,他有沈瑄,绝对不能犯思想错误,否则侯二代会给他好看。
为了春耕,城内杂造局的工匠们开始三班倒,炉子中的大火再没熄过。
打铁声中,各种改进的农具被送到军户手中。
杂造局属于官方机构,制造出的工具只能用于军队。农户和屯田的商户察觉到新犁的犀利,开动脑筋,纷纷效仿。
孟清和一边感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一边肉疼,谁让这个时候没有专利使用费?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自己掏钱奖励改善农具的匠户。
十锭宝钞,合计五贯。虽然宝钞不断贬值,也能买上半担粮食。
匠户们看着眼热,各种开动思维,从农具到工具,从工具到轮车,从轮车到战车,甚至于枪矛,都有匠户开始钻研。虽然大部分设想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只要工匠们愿意去想,乐于去做,不停的转动脑筋,灵感就会不断涌现。总会有一两个点子能用到实处,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
将改进版的站车图纸上报给朝廷,升官没有,钱钞和布帛却不少。连发给将士们的袢袄都厚实许多。
孟清和总算体会到了“封疆大吏”的好处。头顶没有大山压着,只要不出格,想干什么干什么,当真是好啊。
不对,也不能说没有。
一直留在大宁城的朱高燧就算是不大不小的一座山。
原本,朱高燧打算去开平卫找朱高煦。兄弟俩都继承了老爹好战的性格,到北边来,就是能为和鞑子快乐的玩耍。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