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初是按照种类、考虑到成熟时间再种下的,所以收获的时候基本是一种接着一种,不是勐地一下成熟一大片,只要紧着干活就不会耽误收割。
豆子类的梁家自己留了部分吃,剩下的都晒干卖给粮商,土豆保存稍微麻烦,原本也打算便宜卖掉,不过几户佃农家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主动提出把分给他们的那部分粮食全都换成土豆。
如此换来的土豆放着够他们差不多吃到秋收,那时候地里的红薯也熟了,又能有粮食续上,而且收了粮食的地收拾收拾追够肥还能再种一轮,梁家不插手佃农干活,他们可以自主安排,再种一轮豆子或者别的都成。
当初梁家的一百五十亩地,一共种了二十亩地的土豆,二十亩地的红薯,剩下的全都种的豆子,最容易种活的黄豆种了足足五十亩,因为地不够肥,一亩地平均能收一百斤左右,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这些加起来种了六十亩地,红豆的产量最低,一亩地只能收五十斤左右,绿豆、豌豆和蚕豆差不多,一亩地能收七八十斤左右。
这些豆子晒干了重量还会缩水一半,所以晒干了的黄豆其实只有两千五百斤左右,红豆二百五十斤左右,绿豆和豌豆分别四百斤左右,蚕豆八百斤左右。
黄豆最便宜,卖给粮商两文一斤,红豆最贵,十文一斤,绿豆稍次,八文一斤,豌豆和蚕豆都是六文一斤,最终卖豆子统共得了近十八两银子。
自家这些田地算是刚开荒完成不久的下等田,若是换成上好的良田种水稻、谷子,再精心侍弄,说不准卖粮都能得上百两。
前两日庄氏把账目算出来后挺吃惊的,难怪富贵人家都喜欢买地,买地比把银子放在家里生灰好得多,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够家里人吃不说,还能卖钱。
然而刚把银子拿到手,脑子里的想法还没从买地种粮的好处中抽离出来,就遇到弟弟的事,这会儿儿夫郎提起铺子,庄氏有些发愁。
十八两银子不少,放在普通人家够一家人嚼用一两年,甚至乡下有些人家一辈子也就只能攒下来这么多,但如果要用于开铺子,那就不够了。
两个大铺子,光是修缮一番就要一笔钱,庄氏想的是铺子的位置虽偏但是幽静,可以开个茶楼,开在这种角落的茶楼不可能像官道旁边的茶棚那般,只为吸引路过的行人喝口茶水解渴,茶楼的桌椅板凳需要用好的,还要想办法买点好茶回来,寻一位说书先生……
这些安排全都得用银子才能做到,庄氏想着那仅有的十八两银子,觉得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再往后挪一挪吧,等今年的新酒开封卖了再考虑或许会好些。
梁康生这回没有猜到他娘的想法,见她迟迟没有说话,母子之间不用顾忌,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娘,之前我听爹说您想开个茶楼?我是觉得那个位置开茶楼着实偏了些,不如换成开书铺?”
茶楼是一个他们全家又都不了解的行业,不像种地还能找曲家或者孟家问一问,他娘若是真想开茶楼,他倒也可以写信问问方俊彦,找方家帮忙一二,方家家大业大,就算没开茶楼想必也会有所涉猎。
但是梁康生觉得总找方俊彦不好,已经在庄庆泽的事上拜托过他了,开茶楼不是必须的,能不找就不找,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有数的,提前消耗了情谊以后联系就会生疏很多。
如果换成开书铺,梁康生一个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他读书多年对书铺不说十分了解也有五六分,且他有秀才功名在身,在县城开个书铺不至于有人故意使绊子。
第188章 庄族的处置
其实梁康生想开的书铺和普通的书铺还有些微差别,他打算等他娘同意开这个提议,且家里的铺子已经开始收拾起来再提,那样可能更好些。
对庄氏而言不论是茶楼还是书铺都是陌生的,她听着儿子明说了想要开书铺自然轻易不会反对,自家儿子本就要读书,家里开了书铺正好方便他看书。
只是开书铺要用到的银子估计不少,书可不便宜,最普通的书就动辄一两银子、二两银子一本,一架书少说要一、二百两。
仔细想想如果改成开书铺,恐怕没有五、六百两不够看,庄氏的心不禁一颤,这成本……
看着庄氏明明想答应却突然变差的脸色,梁康生猜测他娘是不是还有旁的担心,只是因为薏哥儿在一旁不好意思直说,就使了个眼色让曲薏先出去一下,他问明白。
曲薏收到了梁康生的眼神示意,找了个借口就出去了,他最近已经差不多把夏天的果酒酿完了,天天都会去看一看,观察变化做好记录,这样一来以后就算把酿果酒的事交给了其他人,也好让人可以根据他记下来的东西做事
等到堂屋就剩下他们母子两人,梁康生坐到庄氏身旁:“娘,您在担心什么,如果是铺子的事,不妨与儿子直说。”
庄氏不想让儿子跟着她担心钱财的问题,在她心里儿子还是应该以读书为主,所以她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梁康生耐心地陪着她:“娘,您不说儿子便不知道,咱们是一家人,我已娶了夫郎成家,我也没有再把自己当成不用操心家里事的孩子。”
顿了顿,他接着说:“只是如果您有什么事不方便同儿子说,那您记得同爹商量,或者咱们一家人一起商量着解决问题。”
梁康生这番话让庄氏想到了先前那会儿她认真考虑过的一件事,儿子已经长大,她要习惯儿子的变化,也必须习惯让儿子他们来一起处理家里的事。
思虑一番,庄氏开口对梁康生道出了她对开书铺的担心,书贵是其一,自家的铺子太大了从哪里买这么多书是其二。
至于说开了书铺之后有没有人来买书,她倒不是很担心,这些年大渝国泰民安,愿意花钱送家中小孩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便宜点总能卖出去,且书不会放坏,只要防好虫、防好水,在书铺摆几年都没问题。
梁康生原本打算的是等书铺开起来再同家里说自己的想法,既然娘担心开书铺要花费的钱过多,他就提前把自己的想法同她说一说吧。
说到底,梁康生会有那样的想法和家里书铺位置有关,也考虑到了自家铺子的面积大这一点。
他的打算是只做几扇书架,其他地方就像茶楼那般做成桌凳,前来书铺的人不论买或不买书都可以坐在书铺看书。
像省城、府城那些地方的书铺是怎么样的暂且不提,至少阳安县的其他几家书铺都是开在热闹的街区,那样的位置注定了铺子不会便宜,所以书铺都相对来说偏小,布局紧凑,顶多是在边角位置搭一两张桌凳供人休息。
把铺子的大部分空位布置成书桌,就不用准备太多的书架,在备书这个问题上自然不用准备太多银钱。
第二点就是书铺里卖什么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普通书铺卖的书不少,有启蒙要用的包括三百千在内的蒙学十三经,还有接下来科考重点的四书五经,以及有关于四书五经的各种注解,有历代大家的文章,也有当代文豪大儒们的心得。
剩下就是些其他门类的了,比如史书、算经、农书、天文、地质等等,还有爱好写文章诗词的文人写作的文集、诗集、游记,以及量大又更新极快的话本等等。
常规的书籍自己找人印或者抄都成,有些需要门路的书就看各个书铺的本事了,比如说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甚至会试这些科考考官的文集。
这对即将参加科考的考生而言还是挺重要的,毕竟考官尤其是主考官的喜好最终很可能影响了科考的结果。
梁康生在提出开书铺之前就认真地考虑过自家书铺卖什么书,启蒙书籍、科考书籍那是必须的,至于说其他类别的市面上常见的也能卖,但是话本和考官文集他们要不要考虑?
不可否认话本来钱很快,但是同样的,就算是写得很好的话本也只会在最受欢迎那一阵卖得好,之后就卖不动了,而且要卖话本就得签下擅长写话本的先生,一般有名气的先生都是同大书铺签,他们家估计找不到门路。
考官文集和话本一样,甚至比话本还容易放在铺子里吃灰,也更加不适合梁家。
上一篇:穿成对照组的丈夫
下一篇:如何正确扮演备胎人设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