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原本与六国国君约定,在伊阙汇合,各国一起发兵攻秦。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只有燕国和楚国派了些人手过来,其他国家纷纷失约了。西周公以为是他们路途中遇到了什么事,耽误了行程,便又等了三四个月,可其余各国的军队还是不见人影。
至此,西周公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们被其余几国的国君放了鸽子。
就这么点人手,够做什么呢?要是跟秦军开战,他们怕是连给秦军塞牙缝都不够!最终,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手底下那点人灰溜溜地回来了。周赧王也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过上了“债台高筑”的日子。
“曾大父原本并不想理会那周赧王,可周赧王偏要带头组织各国抗击我秦国,曾大父自然容不得他。”
况且,秦军出征一趟,也不能无功而返。于是,周赧王的辖地,就成了秦军们的战利品。
嬴稷听得此言,并没有太深的感触。胆敢与他秦国作对者,就该有被狠狠剐下一层肉来的觉悟!若是没肉可剐,那就把自己囫囵个儿地献上吧。
不过,周赧王的不安分,还是出乎了嬴稷的意料。
“姬延么?等寡人回去之后,看寡人怎么收拾他!”
嬴渠梁则感慨道:“周室当初号令天下,何等威风,谁知一朝败落,竟沦落至此。我等当以此为戒,让子孙后代莫要重蹈周室的覆辙。”
嬴政道:“周室亡于分封,亡于后世子孙不思进取。只要我嬴秦子孙锐意进取,定不会步周室的后尘!”
这日,嬴渠梁、嬴驷、嬴稷和嬴政在咸阳城停留了很久。
直到暮色降临,嬴稷看着汇聚到咸阳附近的大军,对着嬴渠梁等人道:“大父,阿父,政儿,我去了!”
该说的话早已说完,此时,嬴渠梁只简简单单说了句“保重”。
他心知,嬴稷这一走,兴许就是永别了。
只是,嬴稷的到来,对于嬴渠梁和他的秦国而言,本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他如何能够奢求更多?
嬴稷最后看了嬴渠梁等人一眼,转身走进了白起所率领的那支队伍之中,撕碎了手中的《求贤令》。
暮色渐浓,嬴稷和他身后的大军,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范围中。
小嬴驷看着这一幕,眼眶有些酸涩,他努力地抬起小脸,才让自己眼中的泪珠没有滚落下来。
第48章
一阵熟悉的天旋地转过后,嬴稷和白起发现,他们再一次出现在了他们离开的旷野。
就是在此地,嬴稷拿出了穿越时空而来的《求贤令》,带着自己麾下的大将和大军去襄助嬴渠梁。
当他们再一次回到这里时,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他们离开时吹过的那阵风,依旧拂得身边的草木摇曳晃动。
嬴稷站在原地调整了一下状态,他身边的白起则对着身边的斥候吩咐道:“去,打探打探周围的状况以及各国的动向,看看现在距离我们发兵之时过去了多久。”
斥候们领命而去,半日后,他们带回了打探到的消息——此时距离他们出发前往长平仅仅过去了数日,赵王(和谐)丹依旧在往长平增兵。
面对即将到来的秦军,赵国上下皆是严阵以待。
白起闻言,心中一喜:“想不到,我们在孝公处停留了三年,我们所在的世界却仅仅过去三天,果真是秦国先君保佑!”
他们这次去秦国,可不仅仅是给秦孝公送温暖去了,他们自己也从秦王政处得到了重要的信息。对于长平的布防以及赵国国内的局势,他们了如指掌。
在获得了极为宝贵的情报后,白起有把握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赢得此战的胜利!
白起向嬴稷献策道:“赵王年轻冒进、急于求成,老将廉颇却稳扎稳打,他们的脾性并不是那么相投。如今,我军提前得知了长平城内的布防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廉颇和赵王之间的裂痕,逼得赵王提前换将。”
防守反击型的廉颇对于白起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对手。
白起有把握在正面对决中战胜廉颇军,但廉颇若是固守城门避而不出,白起一时之间也拿对方无可奈何,双方只能僵持下去。
到了最后,这场对决势必会演变成国力的对决——秦军毕竟远道而来,在粮草运输方面的损耗会比赵军大上不少。
根据秦王政提供的信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进行到最后,无论对于秦国来说还是对于赵国来说,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所付出的,都远远超过了上党郡本身的价值。
数十万大军杵在前线,耽误了春耕秋收不说,大军本身还要消耗海量的粮食。这对于秦国和赵国的国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咸阳城距离长平约五百公里①,秦国想要保证远征军的粮食供给,是一件颇为困难之事。运送粮草的官员在路途中本身就要消耗不少粮食。这一场仗打下来,直接就把秦国的国库给打空了。
而对于赵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上党郡看似距离赵国很近,从赵国运送粮草到上党郡的难度理应低于秦国,可赵国的农耕水准远不如秦国②。
秦国有商鞅制定的法律在,有农爵制和军功爵制,国人重视农耕与征战。赵国从事其他行业之人甚多,平日里,这些行业使得赵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可到了与人硬碰硬的时候,钱可不能当饭吃。
如果赵国想要拿着钱去别的国家购买粮食,他们也将面临和秦国同样的问题——遥远的运输路途中,这些粮食要损耗大半。况且,这一来一去,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而赵国与他国通过贸易得来的粮草,也远不如秦国直接从大后方调集粮草到前线稳定——其他国家的君王见赵国告急,保不准就会趁火打劫,逼着赵国高价购粮,或是逼着赵国在某些方面对他们做出让步。
正因如此,当赵国发现这场仗继续打下去对他们来说得不偿失的时候,赵孝成王开始在战与和之间动摇。赵孝成王在与楼昌、虞卿等朝臣们商议之后,甚至派出使者郑朱前往咸阳,欲与秦国议和。
嬴稷亲自接待了郑朱,给与了郑朱最高规格的礼遇。但每当郑朱想要与嬴稷和秦国大臣们商议休战细节时,嬴稷等人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和谈迟迟没有进展,但其余几国都已经知道了秦赵正在议和之事。嬴稷此举,等同于断绝了赵国向其余几国求援的希望。③
对于其余几国的国君而言,赵国要是一边与秦国议和,一边向他们求援,他们恐怕得在心中嘀咕着赵国不会是伙同秦国给他们使绊子吧?
嬴稷这么做,意思也很明确,他并不想与赵国和谈。他一方面用暧昧的态度麻痹赵国使者和赵王,一方面却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暗自蓄力。
彼时,秦国已经在长平之战中付出了太多,仅仅只是从赵国手中夺回上党郡,已不能弥补秦国的损失。唯有歼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将赵国彻底踢出争霸行列,对于嬴稷来说,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正因如此,在此后的战役中,嬴稷采纳了范雎的谏言,利用离间计迫使赵国撤下廉颇,换上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的青年将领赵括。白起则抓住时机引诱赵括主动进攻,最终断了赵括的粮道,赵军被迫向秦军投降。
面对这四十万的赵兵降兵,白起没有手软,他背负骂名,将这四十万赵兵全部坑杀……
白起所做出的选择并不符合道义,他也因此而饱受诟病,但这却是最符合当时秦国利益的选择。
谁都不曾料到,一场为攻城略地而发动的战争,最后竟会演变成秦赵两个大国的举国之战。
在此战之中,赵国一度濒临亡国,作为胜利者的秦国同样也损失惨重。
这样惨烈的战争,即使是在这纷扰不断的乱世之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现在,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嬴稷和白起君臣可以选择是否要将这场战役继续进行下去,以及要如何将这场战役进行下去。
嬴稷和白起都默契地选择了后者。
在这大争之世,不进则退。
当初他们没有掌握这么多信息时,他们都不会选择退让。如今,他们对敌我双方的情况知之甚详,他们就更不会后退半步。
上一篇:弹幕都以为我是大善人
下一篇: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