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天生的文科生,胭脂最喜欢的,还是听乔镜给她讲解这些先人们写的诗词文章——就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时的状态一样,她甚至可以为此不眠不休,就连半夜做梦,嘴里都还在嘟囔着白天乔镜教她的诗句。
“今天学杜子美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乔镜提笔写下本日教授的内容,他的字,就算放到百年前也依然能称得上一句“漂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句……”
景星阑围着围裙站在灶台前,隔着朦胧的白气望着院中两个凑到一起的一大一小,平静的目光中泛起一丝淡淡的温柔。
他低下头,往锅中撒了一把盐。
红烧肉的香气渐渐弥漫了整个院子。
三只大中小馋猫努力忍耐片刻,最后忙着教的教不下去了,认真学的也开始心不在焉了,就连睡着的那只也机敏地竖起了耳朵,打了个哈欠,优雅地迈着猫步走了过来。
“开饭了——”
今天的景星阑,又靠着一手精湛的厨艺成功巩固了自己的家庭地位。
可喜可贺。
第68章
百年前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和手机,信息传递也全靠信件车马交通,不过,人们平时闲聊的那些话题,可是一点儿都不比现代人少。
——像是近来北方最热门的、几乎每个茶楼酒馆里都会被津津乐道的,肯定是要属《东方京报》上连载的那本小说,《众生渡》了。
自古都有文人清高的说法,就算只是写通俗白话小说的作者,那也当得上一句“拿笔杆子”的。因此,像晏河清这样主动放低姿态,甚至愿意为一群娼妓写一本正经小说的作者,那确实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无论多少人捧他多少人骂他,但所有人都无法否定的是,晏河清这个名字,确实是在文坛火了。
每周《东方京报》上连载的那几千字,都会被人翻来覆去地讨论,逐字逐句地研究。追捧者将其中精彩的语句抄在本子上,在家日日诵读手不释卷,更有其中狂热者还在公开场合扬言,但凡能和作者见一面讨教一二,那便是此生无憾;
而憎恶者同样也买了报纸,边骂边看,边看边骂,还和同道中人一起组成了某某评论团体,在茶馆里点上一壶茶,拿着报纸骂上一个下午不重样。其中骂的出彩的人还会得到其他人的叫好,在掌声中兴奋的满面红光,得意非常,当场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待嘴里干涸了的唾沫缓过劲儿来,便接着骂上个一时半载。
最后,这两类人各自心满意足回家,倒是成全了《东方京报》的销量——直接翻了几翻!
社长才不管什么读者骂不骂的呢,他眼见着每周一的报纸次次卖断销,高兴得把许维新叫到办公室里狠狠夸奖了一番,并表示晏河清这个作者,他们一定要好好留住!哪怕稿费再给他涨两三倍也不要紧!
许维新恍恍惚惚地从办公室出来时,还以为是这段时间自己被人骂出幻觉来了。
怎么社长不但没被叫去谈话,还特意表扬他了呢?
北宁政府里的那帮官老爷们,难不成平时当真连报纸都不看的?
他不可置信地想,怎么感觉这帮官老爷们一下子从豺狼变成了佛爷,连这种断他们财路的事情都能忍?
许维新会有这样的疑惑其实也难怪。因为这本《众生渡》,除了在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外,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当下社会上对于“嫖妓”这件事的看法。
要知道,随着城内妓院越开越多,越开越红火,嫖妓已经算是高层权贵们一项公开的酒后活动了。更有甚者,为了讨好这些人,还会专门直接包下一个场子,请诸位先生们进去“玩个痛快”。至于底层的那些招待劳工苦力们的妓院,偶尔治安部门看不顺眼了也会去查封一波,但只要交足了礼金,什么牛鬼蛇神都能给你保下来。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众生渡》里的那些真实而残酷的人物命运,那些因为嫖妓和贩卖人口而家破人亡的例子,以及令人心惊肉跳的、染上病后男男女女们痛苦挣扎的描写,都让那些叫嚣着“此乃风雅”的先生们心惊肉跳,很多怕死的人甚至从此都开始绕着妓院开设的胡同走,生怕被传染了什么莫名其妙的疾病。
尽管也有不少人还嚷嚷着晏河清是危言耸听,但是很快就有医生站出来证实,这些疾病都是真的,而且在现实中染上这种病的人,比书里的还要凄惨百倍不止。
最终,当《东方京报》给某一期的连载配上了相关图片之后,这些叫嚣的人终于彻底哑口无言了。
整个社会的舆论风向就此调转,而且就在前两天,北宁政府一位高层已经下达了命令,从今日起,将会陆续收回城中大小妓院的经营许可,在勒令治安部门将这些地方于三个月内全部整顿完毕的同时,还命人修改了相关的法律条文——
这意味着,从此之后,不但开妓院犯法,甚至连嫖妓的那些人,也同样犯法了!
在一次京洛大学内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文春秋还笑呵呵地说,近来国内风气为之一清,他对这位晏河清晏先生也是越来越好奇了。
他甚至还很坦然地表示了,如果有机会的话,真希望能够见这位作者一面,并且邀请他来京洛大学给学生们做一次演讲。
这种话从文春秋的嘴里说出口,代表的意义可就全然不同了。
这位老先生的名声不仅是在文坛,就连政界也很吃得开,在场谁不清楚,他这样就相当于变相支持了晏河清的理念?
原本对一位报社小说栏目主笔不屑一顾的“大人物”们,受到他的影响,也渐渐开始关注起了晏河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秀作者。
而在京洛大学校内,这种影响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申请加入小说社的学生这学期一下子增长了三倍有余,社长他们平时围读的教室都坐不下了,不得不向学校申请换了一个更大的教室。
康平也一下子从社内的新人升级为了前辈学长,什么跑腿去图书馆的活计也用不着他来干了,每次活动的时候只需要美滋滋地坐在座位上,喝喝花茶,等着人把这期的《东方京报》送过来就行。
作为可以说是全校第一个“慧眼识金”发现晏河清才华的人,康平对这个作者的确有种和旁人不太一样的情节。
他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是晏河清在报纸上发表的每一期更新,一字不落,他全都抄了下来。
偶尔周末回家的时候,他还会拿着本子,念给家里的几个小妹听。
虽然父亲曾旁听过一回,并皱着眉头告诫他不要给妹妹们读这么沉重的东西,但是康平却觉得,早些让她们了解一下世间险恶也不是什么坏事。
像是他家里最小的妹妹,之前去过一次苏杭,还对那边受人追捧的名妓柳卿卿很是憧憬,甚至回来之后学也不好好上了,天天就想着去街上买各种首饰,打扮自己,还交了一堆人品一言难尽的朋友,美其名曰“人脉”。
他知道小妹是受到了最近社会上那股西方平权思潮的影响,总是把什么“人人平等”挂在嘴边,觉得自己本就长得漂亮,就算不上学就做个交际花也照样能吃得开,反正大家都是平等的嘛。可康平却总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对,但他嘴笨,只知道小妹这样做不好,具体为什么不好也说不上来。
直到他看到晏河清先生写的那本《众生渡》,这才恍然大悟。
人人平等是吾辈毕生为之奋斗的努力,而不是要求别人的标准,当一个人还处于整个社会的底层任人鱼肉时,想要跟人谈平等,那些剥削者只会嗤笑一声,嘲讽道:你配吗?
因此,他把这本还未完结的书从报纸上工工整整地抄了下来,推荐给了小妹。
令康平欣慰的是,虽然小妹在学堂的成绩依然没有多少起色,但至少,她每天不会再打扮得花枝招展跟那群所谓“朋友”见面了——几次下来,那些原本就是冲着她首饰和漂亮衣裳凑过来的男男女女纷纷觉得和她出门十分丢份,也都不愿意和她来往了。
上一篇:我随手一捡的就是巨佬
下一篇:万人迷穿成万人嫌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